2014年7月30日星期三

「開善堂」- 「損人不利己」式的「幫助」

今天落客度開會,因而今天比平時特別早收工,走到港鐵站外有著甚麼「反佔中」的簽名運動。「佔中」其實並不能實際阻止甚麼,但能發揮制衡作用,增加普通人對一些問題的關注度。在我眼中,幫這些「反佔中」機構簽名跟「開善堂」沒太大分別 - 就是你好似係幫緊人,但實際上則相反是連累到人又對自己沒有甚麼得著。我想以我大學生活遇到的兩個例子,來解釋一下「開善堂」這種「損人不利己」的行為究竟有何問題。

《Free rider》
我大學的時候有不少 group project,有一些更是教授隨機分派組員的。我的其中一個 group project 很不幸派來了一個 free rider - 他 team meeting 經常不出現、就連該科的課堂也不上 (不過大學上的堂老實講真係廢廢地,有些真是不上也罷)。我們能聯絡他的方法就只有 email (因為打他的電話十次有九次都無人聽),而且叫他做o野仲做到一鑊泡咁:好像我們叫他在資料庫中加一個十八區英文的 table,他竟然連其中一區的英文名都串錯了。
及後他仍好像不知悔改,推說自己上莊所以沒有時間。甚麼?你連 time management 也唔識,學甚麼人上莊?我以前上兩枝莊的時候,GPA 都維持 3 分以上,跟我同莊的兩三個莊員 GPA 更高於 3.5 分,我就搞不懂你上莊怎麼上得那樣失敗!享受大學生活固然重要,但大學生活應該是以學習為首要前提吧。沒時間竟然放棄學業,還要我們做埋你o個份坐享其成,咁你一開始就唔好揀呢個 course 累人累物!
大家對他的態度十分不滿,有人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亦有人更提議向教授舉報他。我也覺得這種人絕不能姑息,我不能接受讓他沒有付出卻得到收獲;他既然選擇莊務而放棄學業,就應該而負上因此而帶來的後果。就算我們沒有舉報他,他也不能從中學習;他繼續在其他科目都是這樣的態度,最後也只會害了他自己和以後其他跟他同組的人。最後他自覺不妥,自己主動向教授自首;教授跟我們組說無法另派一人給我們,於是我的那組就變相少了一人。不過最後那個 group project 的分數最後好像是第二名,如果他肯付出就不會弄至如斯田地。

《Attendance 之簽名》
相對於中學教育公開試導向而言,大學教育中有些 course 上堂聽課真的對學習成效不高 - 例如教的東西根本中學學過已經識、教授講課只是「唸 lecture notes」同自己看 lecture notes 根本沒有分別、上課時間太早...... 這諸如種種理由令大學課堂的上課學生相當少,教授也因此有不少的對應方式,其中一種方法是將 Attendance 列為計分項目 - 最常見的方式為聽課的學生在課堂上的點名紙上簽名,因而獲得聽課的分數。我自己大學的時候也很少去聽課,不過如果有這一類 attendance 的 course 還是會去聽課的,畢竟是計分我又 care 那些分數嘛。
當然即使有此類 take attendance 的方式,也會有一些同學不來上課的;那這些也是他們的個人選擇,而且又不像上面的例子連累到其他人就沒有所謂吧。但呢個世界就有一種人:他們不但不來上課,還叫人幫他簽名。或者有人會問「簽個名姐,有咩大不了丫?」大部分的大學的課程都是按「拉 curve」的方式出 grade - 即是你幫他簽一個名幫他免費取得分數,相對而言你的名次有可能因為他這些「免費分數」而降低,最壞的結果就是有可能「被降 grade」,而這情況同樣對其他真的有上課的同學不公平。我完全理解不到為甚麼會有人肯幫人簽名,既害了有上課的人也害了自己,根本跟叫人幫他簽名的人是同罪。

如果你幫人是對自己有益又對叫人有益處,這些「做善事」當然是多多益善;反之有些既然又連累了別人,又對自己沒有好處 (甚至有壞處),那這種「開善堂」則應可免則免了。尤其是對著這些俗稱「伸手黨」的人,他們坐享其成,要別人替他付出,這種人是絕不能姑息的。

2014年7月23日星期三

iBond 4

今天出糧去查看銀行戶口結餘,剛好看見今天香港政府通脹掛鈎債券第四期 (iBond 4) 開始接受認購。

所謂的「債券」大概就是把「借款」概念中的角色倒轉:「某構構」為借款人、而「持有債卷者」則成為放貸人;你借款與某機構,它給予你一張名為「債券」的票據 - 你憑著票據於特定的日子可獲得你放貸的利息,到期時則取回借款的本金。投資者就能透過投資債券賺取利息,性質上跟定期存款差不多。

相對於定期存款,債券可於二手主埸流通 (當然流通量沒股票咁高) 並自由買賣,風險則因債券的特性而異 (例如幾年前的「雷曼迷你債券」則屬於高風險 - 一但借款人無錢還你便連本金都無埋)。iBond 的集資機構為香港政府,要知道如果香港政府執笠肯定世界大亂,換言之 iBond 因無力償還債務而不能取回本金的可能性是接近零。

其次就是派息 - 它的息率跟通賬掛鈎 (年息大約有 3-5%),而每手的入場費也十分低 (每手 HK$10,000)。按此計算,每手每次 (每半年) 派息約二百元左右;不用說普通的把錢放進銀行,用一萬蚊做港幣定期 (外幣定期息率雖高但有匯價風險) 一年也沒有四百多元的利息。故此 iBond 雖然回報不算很高,但仍見其吸引力。

如果有足夠的餘錢,小抽一兩手拿點零用錢也是無妨的。要知道現今香港只靠打工是連樓都買唔到,除了要努力工作,還要懂得作適當的投資。要學習投資,由低風險的投資產品入手也是不錯的。不過要注意一點是,一般銀行要抽 iBond 需同時開立股票戶口及債券戶口,雖然大多銀行認購及代為保存 iBond 都不用手續費,但需要留意個別銀行股票戶口的收費詳情,以及債券轉戶手續費。(一般經證卷行認購 iBond 都是即沽獲利的投資者,故不詳述)

References:
《政府債券計劃:通脹掛鈎債券系列 - 息率》
http://www.hkgb.gov.hk/tc/retail/iBond_Rates.html
《投資者教育中心:通脹掛鉤債券(iBonds)》
http://www.hkiec.hk/web/tc/investment/understanding-products/bonds/ibonds.html
《iBond教你五件事》
https://hk.news.yahoo.com/ibond%E6%95%99%E4%BD%A0%E4%BA%94%E4%BB%B6%E4%BA%8B-013200386.html
《iBond 1年回報4.5%》
http://www.skypost.hk/newsDetail/headline?headline=iBond%201%E5%B9%B4%E5%9B%9E%E5%A0%B14.5%EF%BC%85

2014年7月21日星期一

Persona 4 the Golden ANIMATION / PSYCHO-PASS 新編集版

話說七月正是日本動畫換季的月份,今季有兩套「重製」的新番動畫:《ペルソナ4 ザ・ゴールデン》及《PSYCHO-PASS サイコパス 新編集版》。

《ペルソナ4 ザ・ゴールデン》(Perona 4 the Golden ANIMATION / P4GA)


會對 《Persona 4》 有興趣主要就是來自遊戲《Persona Q》。故事的內容大概是這樣 (下文轉載自維基百科):

「故事時間為 2011 年 4 月。因為雙親要往海外出差,只剩下主角一個人留在日本,於是以一年為期限住在舅父的家裡。在他轉校到的八十神高中,流傳著奇妙的都市傳說,「在雨夜的 12 點,看著沒有開著的電視上自己的臉,就會浮現另一個人的映像」。主角和同伴在親身嘗試的時候被拉進了異空間,他們隨即發現深夜電視跟鎮上的連續殺人事件有莫大關係,在那裡搜查時被稱為暗影的怪物襲擊。主角一行人跟怪物接觸而覺醒了 Persona 能力,他們認為警察並不會相信這麼離奇的事,便決定獨自解決這起連續殺人事件。」

因遊戲《Persona 4》大受好評的關係,數年後 ATLUS 再次推出加強版遊戲《Persona 4 the Golden》。今次的動畫是以加強版的遊戲故事作藍本,動畫製作公司則由 AIC 換成了 A-1 Pictures (AIC 近年業積不好,很多本來的動畫企劃被其他動畫公司接收,《俺の妹がこんなに可愛いわけがない。(我的妹妹哪有這麼可愛!)》也是類似的例子),作畫相比起來就好了很多。

故事基本圍繞著「充滿暗影的電視中世界」來展開,所謂「暗影」就是指「人埋藏在內心深處中的黑暗」。人必須面對並接受自己心中的黑暗,這樣它才能成為你的同伴,否則便會被其吞噬,成為黑暗的食糧。現實是不應該逃避的:除了面對跟接受現實以外,應該還要思考有甚麼可行的出路,那樣才能在現實之中找到生存之道。

《PSYCHO-PASS サイコパス 新編集版》


近年不少的原創 (指不是改編自小說/漫畫/遊戲) 的動畫都能獲得不錯的評價,本作便是一例。下文的故事內容同樣轉載自維基百科:

「計算人類的每個心理狀態和個性傾向所衡量的值,通稱:PSYCHO-PASS 被因而引進未來世界。因此,為讓大眾達到「理想的人生」這個指標,實現這些數值就變得非常積極。然而,有關犯罪的數值,也就是「犯罪指數」也會被測量,當然犯罪者亦是如此,但既使如說沒有犯罪,可是其規定值超過的人也是會被列為潛在犯,將而受到制裁。這個故事是在描寫為了維持治安的工作,公安局刑事課第一分隊的成員活躍的表現。」

跟 P4GA 不同的是,這貨並非重作:它只是將兩集合併為一集,並在其中增加一些本來沒有的分鏡及對白而已。這種類似的重播方式也很常見,例如同樣是出自虛淵玄手筆的《魔法少女まどか☆マギカ (魔法少女小圓)》劇場版前後編 (不是新編) 差不多,也會大受歡迎。

故事中,所有人的心理狀態、個性傾向都已經被系統所預先計算,人人都可以達到「理想的人生」。但不用思考、不用努力放棄自主意志般由別人判斷自己的未來,這種未來真的有意義嗎?正因為人們有選擇的權利,思考每一步的行動並付諸實行,這樣所得來的「理想人生」才是屬於自己的收獲,比不是自己付出而由別人來給予的東西更有意義。


像以上兩作的重製看似跟原有的故事差不多,卻常常能帶來不少新鮮感。《寵物小精靈》的重製也是一個成功的好例子:2014 年 11 月也推出紅藍寶石重製版了,作為玩家也是充滿期待的。

2014年7月17日星期四

合約的陷阱 - 簽約前應留意的地方

最近都很忙,幾天都超過八點才放工:上星期想打一篇的,但沒有靈感;今天就隨便寫點甚麼吧。

今時今日,轉工其實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畢竟轉工一般都可以追上市場薪金的「溢價」 (竟然有人話僱主加低過通賬係社會現實話人轉工有問題,真令人懷疑這種要人一世俾僱主打壓唔去反抗的說話是有何目的)。但轉工所帶來的除了收入上的增幅,也帶來工作環境的轉變;所以工作環境不錯的地方只要有一個得宜的薪金增長,其實也可以減少人才的流失 (不過有不少人都只向錢看而轉工,咁都好正常)。轉工主要有幾個步驟:「新工簽約」、「辭職通知」、「等返新工」,今次主要想講「新工簽約」。

找工終於有 offer 固然是值得慶祝的事,不過記住一件事:未睇到份合約未簽都唔好咁開心住。就好似去超級市場買o野要睇價錢同標籤,睇清楚份合約所有條款無問題先簽名 (我成日都覺得唔睇就簽的人好無腦,唔係見到係個陷阱都踩落去吧;事先清楚知道個對方可以點玩你,就先唔會俾人放到個陷阱俾你踩,唔知就應該要有 lesson learnt 下次唔好再中招)。主要要看清楚的條款主要有以下幾項:

1. 「合約工」VS 「長工」
無論「合約工」(contractor job) 還是 「長工」(permanent job),兩者都要簽合約。有些人會把「合約工」混淆成「要簽合約的工」,事實上不是這樣:「合約工」是指該工作的工作期會於一個特定的日子結束,結束了之後便要繼續工作便需簽一份新的合約 (即「續約」);「長工」則合約上並沒指明工作結束的日期,換言之合約結束只會是因為 (1) 辭職 (2) 僱主解僱 (3) 公司執笠 (4) 退休 (5) 意外。很多人都不喜歡做「合約工」,原因在於雙方都知道受僱的關係會於某日結束,僱主對你的投資自然不會太多,福利也相對較少,而且約滿後可能不獲僱主續約而承受「無業」風險。但相對而言,「合約工」的薪金一般比相同職級的「長工」較高,在尋找下一份工或是完約轉「長工」可能會較具優勢 (試想想,如果同一公司完約轉長工減你人工,你不是也會再找下一份工嗎?),所以「合約工」其實是一種「風險投資」。

2. 年假
勞工法例是有寫每年最少七天年假,但法例是這樣不代表自己的底線就要這樣:一般的公司「長工」現今也至少一年有十天年假,其後更可能按年遞增 (嘛做得越耐越唔想你走,咪俾多o的假你囉)。合約上應清楚寫明入職的年假數目,但財政年度過渡的年假會如何處理並非必須寫在合約之中。不同公司對此會有不同做法,例如 (1) 年假累積至特定上限便不再累積 (2) 年假必須在同一財政年度用完,否則當自行放棄論。如果合約沒寫,建議在簽約時也可以問一問 HR;尤其是試用期期間一般不可放取年假,所以有時完了試用期便要清假的情況也很常見的。

3. 收入的構成
「咩話?收入都可以有陷阱?」對,合約上收入的寫法也可以是一個陷阱。有些合約的收入是以「薪金+津貼 (allowance / subsidy)」的方式寫出 (這裡的「津貼」並非指租樓可以扣稅的「房屋津貼」(housing allowance):例如你每月的收入是 HK$14000,合約卻寫成「薪金 HK$10000 + 津貼 HK$4000」的形式;或者有人會覺得「無所謂啦,我一個月都係收一樣咁多錢,一年都係用 HK$14000 來計稅姐」這話確是沒錯,不過在一些情況下薪金也會被當作扣減津貼後的數目 (上例即 HK$10000) 來計算而受影響,例如:(1) 強積金少o左 (雖然我覺得強積金 eventually 都係倒落咸水海) (2) 你向銀行借錢 (主要是按揭) 時銀行評估你的還款能力會降低,令你有可能不獲貸款 (3) 當你辭職時,勞工法例規定未放取的年假會以薪金折算,在上面的例子則是以 HK$10000 而非 $14000 折算,所以遞信前最好先放取所有年假 (4) 津貼並非薪金的一部分,拖欠津貼未必受勞工法例保障。

4. 假期
究竟寫勞工假期還是公眾假期有薪與否」這個常常說的就不再說了。另一點要注意的是只有「按連續性合約受僱滿3個月」的僱員,僱主才必須給予有薪法定假日。換言之即使是「長工」,試用期三個月內的勞工假期也是可以無薪的。說實話現今大部分公司都是公眾假期有薪的,那些左度右度斤斤計較的公司肯定也好不到哪裡去,為何還要為其工作?(擺到明勞工假期跟公眾假期不一樣就係俾人捉蟲,所以作為求職者就更要帶眼識人了)

5. 工時
合約上工時也是必須清楚寫出:即一個星期工作多少天及每天的工作時數 (或工作時間),一般來說,最低工資的計算是以合約所寫為依歸。

6. 簽約的對象
經由獵頭公司 (或者不是直接 apply) 找工的人要特別留意,有些合約的對象並非跟上班的公司簽的,這種合約即所謂 Secondary / Indirect Contract:即是你跟一間公司簽約,而該公司指派你去另一間公司工作。以一些行業來說,這種情況也很常見:就連政府都有一種名為「T-Contract」的 manpower 外判方式,透過獵頭公司尋找合適的資訊科技人手。我不是說這種合約方式有問題 (例如 T-Conract 基本上等於在政府部門返工,只是不是公務員而已),但獵頭公司的合約出現上述的陷阱會更高;所以簽之前要格外留神,要確保每項條款都是自己可接受的程度。

7. 離職相關條款
根據勞工法例,合約上一般都應寫出離職所需的通知期。一般是首月即日通知、第二及第三個月 7 日通知,其餘皆是一個月通知。當然這通知期並非硬性規定,例如可以是三個月通知又或是過了試用期也是 7 天通知 (一般的工種三個月通知期太長了吧,通知期內一般是不可放取年假的)。不過也有些誇離職條款如「任何情況下,離職後一段時間內不可從事特定工種」,有關條款可能會大幅封閉離職者的事業發展,應小心考慮有關條款有否對到將來的發展帶來的影響。(當然,像上面的 T-Contract 政府也有規定相關條款,但只是一段時間不可再報 T-Contract 工而已,對事業發展則沒太大影響)

我大概想到的暫時就有這樣,如果再有便再更新吧。

2014年7月1日星期二

「動漫塔利班」的「反對主義」

在以前數碼電視在香港未是十分普及,某三色台還只有「一中一英」兩個台  (下文均只描述三色台,請無視地方台) 的時候,香港的外購日本動畫皆主要在唯一的中文台播放;而不像現在「三色五台」的模式能在「三色第二台」播放 (當然現在日本的動畫主要在深夜播放,尺度也相對變得較低,如何處理好外購日本動畫也是一項重大挑戰)。

現在的大部分外購的日本動畫均像英文台的外購劇集般請供雙語廣播,這是一些動漫迷們一直爭取而雙贏的結果 - 想聽中文可按中文聲道、想聽日文可按日文聲道,連字幕都可以選擇出唔出 (當然如果能發展到出日文字幕就更好了)。在這個長久的過渡時期有一類動漫迷,他們盲目支持日本文化;他們的行為俗稱「逢中必反」- 不論作品質素,只要日本的外購動畫在電視台上是含有「中文歌」、「中文配音」、「中文字幕」、「中文譯名」等等都會立即跳出來反對、謾罵。

他們的行為被稱為「動漫塔利班」:「為反對而反對」、「勢要中文創作消失」。他們自我中心,完全不理會別人的論點;他們只覺得「我覺得應該只有日文版,你支持中文版就係偏幫電視台」,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忽略大多數受眾者的感受 (電視台大多數受眾者是普羅大眾,並非只有動漫迷)。常常聽到的幾款問題言論包括以下:

(1) 「毫無尊重」
以為用粗口、串人同不斷重覆負面字詞如「廢」、「垃圾」就好似好威咁。他們會話「你唔識日本文化,唔值得我尊重你,所以我要鬧衰你!」咁係咪即係「我覺得你唔值得你生存,所以我要捅死你!」呢?呢種邏輯極度有問題,說這話的人完全係反映出自己的不智,這種自命高尚的人最唔識尊重的便是他自己。

(2) 「未審先判,出o左再判」
連中文歌都未出,就已經話「中文歌一定係差」,完全唔去參詳其質素究竟係點。就算出o左,有人話「它有o的o野都幾好」,他們就會話「它明明就係差,你竟然話它好?枉你為動漫迷!」之類。無疑有些地方可能是要改善,但他們除了「無晒中文就最好」卻不會提出其他的改善方法,這種行為不是「討論」而是「批鬥」- 就像一些說「幫九巴講說話的就是狗巴的走狗!」(我隨便舉例的) 的人。就算有人加以追問、提出證明,他們卻會「突然急性眼盲」裝作看不見,將對自己不利的信息過濾,完全當自己是判官一樣,只當自己的論點是對的、其他則的錯的。

(3) 「盲目崇日、雙重標準」
「明明那段係解作 A,點解會解作 B?明顯是錯翻真失敗」你所謂的「解作 A」其實只是某字幕組或漫畫中文版的翻譯罷了,又唔見你話o個o的差?他們又會話「還我某某聲優 (配音員)」、「還我日文 OP (主題曲)」之類的言論,很多情況你只用按電視遙控上的 NICAM 鍵 (即當時的「麗音」) 就可以聽到日文,但他們卻推說「我屋企電視沒有麗音,主聲道上應該播日文配音而非中文配音」What? 電視觀眾大多都懂中文而不懂日文,況且說這話的人連識唔識日文都好令人懷疑,竟然要大多數的受眾去聽非流行語言 - 他們要的就是只可以有日文聲音的出現,不許有中文聲音;這才符合他們的言論和行為,實在自私至極。

我個人如果有日文配音一般都聽日本配音的。以前在電視要聽日文版也會受中文化的影響 - 例如它以前要播中文歌曲,大多都配以內崁式字幕,即是會遮住部分畫面 (主要受影響的在於日文歌詞字幕);又或是以中文標題畫面取代原有日文標題畫面 (你明明節目表或過場時等等都已經載有節目名,無必要再加上中文標題) 等等。這種情況近年已大有改善,這可以看看近年電視台對以下動畫的處理手法:

《アクセル・ワールド(加速世界)》
老實說,這動畫是不應該在下午六時二十五分播放,而應該像《神様のメモ帳(神的記事本)》般於接近凌晨播放。歸因尺度問題,有些畫面不得不被剪去,但過度刪剪又會使其劇情犯駁 - 單以一個 OP1 的畫面就已經令你每一集都剪的要命,那你為何還選下午連家長指引也不能加的「合家歡時段」播放?最後有的折衷的處理方法便是第二天早上加上家長指引並減少刪剪,因為無法重新由第一集再播過,只好等之後重播的時候了。
另外一則是無理爭議:翻譯用字的我個人覺得中翻是無問題的,畢竟看中文的不會知道「君」、「醬」、「先輩」是甚麼意思,而用「阿」、「小」、「師姐」是沒有問題的,我理解不到為何有些人非要使用大眾不明白的字不可。

《しゅごキャラ! (守護甜心!)》第一季
此動畫在三色台播放最大的爭議在於其 OP 的處理手法 - 由一開始 OP1,到第 27 話換成 OP2 都是無論聲道都是播放日語版的 OP。怎料過了三集的第 30 話忽然出現驚人的現象 - 畫面轉了 OP1、日文聲道聽到的是 OP1、出現一些跟 OP1 不搭的內崁式字幕:原來中文聲道那邊新加了一首中文 OP,而該中文 OP 是根據 OP1 的旋律,所以用回 OP1 畫面。你中文聲道要用中文歌是你的事,重點是你不要影響我聽到的日文歌,無端端我又要聽返日文 OP1。最後過了幾集因應一些人的建議,採用 OP2 畫面,各自的聲道則使用各自的 OP - 即中文聲道播放中文 OP、日語聲道播放日語 OP2,照顧兩者需要;這樣之後仍然嚷著要回日文 OP 的人便顯得不理性了。
將一些日本專有名詞本地化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無意思的本地化卻令人反感。其中「テレビを見ています?」是解作「你有看電視嗎?」。「電視」並非香港人不懂的名詞,電視台卻翻譯成『有看「香港早晨」嗎?』,這種情況才是多此一舉。



這場「日文 VS 中文」的鬥爭中,有一群來自中立立場的的聲音。他們希望求同存異,雙方彼此包容。例如他們會懂得爭取雙語廣播,又或尋求對雙方都能有所改善的方案。《加速世界》的剪片問題及《守護甜心》OP 問題等的正面改善便正是他們爭取的成果,但「塔利班」們仍不死心,繼續打著「中文快點消失」的旗號,繼續反對、謾罵;連這些中立者也批評,質疑他們「為電視台撐腰」。要不是有這些人在默默爭取,我想到現在你在電視看動畫還沒有日語配音聽吧!

於二千年之前還外購動畫還未有外語配音在電視配音的時代,香港的外購動畫的「中文化」處理質素是不錯的 - 像有《寵物小精靈》的中文名及精靈譯名 (譯名我個人覺得不錯,至少比《神奇寶貝》以及現在一些跟隨台灣的精靈譯名好得多)、《數碼暴龍01》的主題曲「自動勝利 Let's Fight」、《百變小櫻》的主題曲等等都是耳熟能詳的例子。近年填詞水平下降、翻譯經驗不足,加上入行人數少、導致人才凋零,難道「中文歌、中文翻譯完全消失」就能解決問題嗎?這只會把行業困於死鬥之中,無法翻身 - 數年前連「兒歌金曲頒獎典禮」消失了,正正也是業界萎縮的結果。

其中一段 Reference 是這樣寫的:「要是他們得逞了,電視台、漫畫商今後都依他們主張的事來做,那麼,本地語言版本就無法製作、無法誕生出來,未出世已夭亡。屆時喜歡本地語言的人,無法透過自己熟悉的語言去接觸作品,又有誰要喊真的「還我中文版動畫」、「還我中文版歌曲」?進一步來說,本地觀眾甚至會因此而放棄接觸該作品。即使仍然接觸,作品也無法把訊息有效地傳遞給受眾。結果,對作者、作品、受眾來說,這是三輸的局面。」這絕對不是大眾所期望的結果。

這種「逢X必反」「為反而反」的納粹思維,只顧自己而忽略大眾感受、胡亂曲解別人的意思,與人類社會多元文明發展背道而馳,造成雙輸局面。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連尋求雙贏方案的人也盲目攻擊;只想將反對的東西從世上消失,窒礙社會發展,簡直貪得無厭 - 稱他們為「恐怖分子」也十分適當貼切。

唔知點解,這情況跟現今的另一項反某交通工具公司的情況有點像?

Reference:
《納粹思維仍是動漫迷主導思想》
http://hkari.cuhkacs.org/wordpress/index.php?p=963
《罵夠了沒有?》
http://www.inmediahk.net/node/25891
《香港電視台與動漫塔利班雜談》
http://ahonagomiacg.000a.biz/wordpress/2013/04/02/hong_kong_broadcast_with_acg_1/
《與導配會面》
http://leeyc0.wordpress.com/2010/11/13/%E8%88%87%E5%B0%8E%E9%85%8D%E6%9C%83%E9%9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