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5日星期二

Google Map 的港鐵站出口「被消失」

今時今日資訊科技進步真係好方便,舉例來說:

1. 要同其他人聯絡有 Facebook、WhatsApp,唔係好似以前咁打電話同發短訊。
2. 要查地圖有 Google Map,唔洗好似以前咁打開一本實體地圖。

雖然如此,我們的對科技的使用習慣也變得受它們影響。例如 Facebook 早幾年話要轉 timeline,作為用家就無可選擇 - 縱使你多喜歡用舊的介面,它終有一日會改變成新的 timeline 介面;上年的這個時候,Facebook 也將 Android 版的 Facebook app 跟 Facebook Messenger 分成兩個 app - 本來的 Facebook app 已經夠食 RAM,還要裝多個食 RAM app 真係「傻的嗎?」 - 我有些朋友就這樣直接棄用而沒有裝 Facebook Messenger 乾脆用 WhatsApp 算了 (所以而家經 Facebook 發信息基本上係極難聯絡到人)。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見到:當一種科技要作出改變,作為用家其實係無得 say,你可以做o既只有兩個就係 (1) 繼續用 (2) 唔用 (3) 尋找其他可行方案 - 例如 Messenger 可以唔裝 app 用電話 browser 上 Facebook 都得,只不過這會變得比較麻煩而已。

說回正題,話說我聽日要去北角。我打算搭港鐵 (即係以前o既地鐵呀!) 過去,但我又唔知邊個港鐵站o既出口最近我要去o既地方喎,咁好自然今時今日o既正常人都會打開 Google Map 去查啦:


o係呢個 scale 好似都係睇唔到北角站o的出口o係邊喎,所以我就放大少少:


呢個時候你就會發現:無論你放到幾大幾細,Google Map 上面都係見唔到任何港鐵站的出入口 (舉例來說,「富臨皇宮」的位置應該是北角站 B3 出口) - 換言之,Google Map 改o左呢個版本之後移除了所有的港鐵站出口標記。

上網找了一下,原來這個改動似乎在今個月頭 (Aug 2015) 起發生的。不過 Google 現時可讓用戶設定自訂地圖並分享出去,以暫時的 Workaround 來說可以使用以下的「港鐵出口位置圖」:

https://www.google.com/maps/d/viewer?mid=zjiWKvnbNHXE.kKwv8Rxlbrcw&hl=zh_HK

當然所有港鐵站出口在地圖上「被消失」確是十分不方便,這個還希望 Google 有待改進吧!

1 Nov 2015 更新:出口加回來了。

2015年8月15日星期六

《Classroom☆Crisis》ED「アネモネ」(ClariS) 歌詞

唔。。。不知不覺間時間過的很快,上一篇已經是五月尾的事了,怎樣也應該要打點甚麼吧。。。當想不到打些甚麼的時候,分享一下最近聽的音樂看來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Classroom☆Crisis》ED「アネモネ」
作詞: KOH
作曲: KOH
編曲: 湯浅 篤.
歌:ClariS (Clara クララ / Karen カレン / 合唱)

南風が通り過ぎて行く
さざなみに合わせて揺れる心
迷いなんて一つもないって思い込ませて
明日言えますように…

何度も繰り返し
思い返し歩いた

離れ離れでもいい
同じ夢で笑い合っていたい
でもね 本音は 言えない(言えない)
まだ言えないよ
強がりが弱音だって
きっとキミはまだ分からないはず 
会いたい 寂しい このまま(このまま)
友達じゃイヤだよ

急ぎ足でキミが通り過ぎた
聞こえそうな程に胸痛むの
理屈なんて分からないけど そばに居たい
もっと素直でいたい…

何度も問いかけた
ごまかして悩んでた

遠くても近くても
同じ気持ちで繋がっていたい
でもね言葉が 選べない(選べない)
まだ選べないよ
大キライと言ったって
きっとキミはまだ気付かないはず
笑顔 横顔 このまま(このまま)
見てるだけなの?

もつれた心少しづつ
ほどく度に縮まる
キミにもう少しだけでいい
近づいても いいのかな

離れ離れでもいい
同じ夢で笑い合っていたい
でもね 本音は 言えない(言えない)
まだ言えないよ
強がりが弱音だって
きっとキミはまだ分からないはず
会いたい 寂しい このまま(このまま)
苦しいのなら 笑えないなら
友達はイヤだよ

今なら… 言えるよ
このまま…終われない

(中文後補,如果有時間又有心情的話)

PS. 在 2007 年也有一首同樣歌名為「アネモネ」的樂曲 (兩者並無關係),由中原麻衣主唱,為動畫《かみちゃまかりん (小女神花鈴)》的 ED1。

2015年5月19日星期二

IT人才荒?唔好意思我唔知荒o左去邊囉!

(唔好意思,其實篇文未打完;不過 post o左會令我有動力去完成全文,才不致於令我常常半途而廢,搞到兩個月以來都無寫過o的乜)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通訊媒體的發達,今時今日的香港要出位其實好容易。可能有一日收工很累的坐在港鐵車廂上睡覺,第二天就會忽然發現自己成為了 YouTube 或高登上的萬人焦點。因為香港人有一種「食花生」的心態 (我都係香港人,所以都會有呢種心態),網上就出現各種各樣但千篇一律的抽水文章、電視上就出現各種各樣但千篇一律的劇集種類,而它們對人來說永遠都不會覺得悶。

成個大眾媒體的法則其實十分簡單:做o既o野唔需要新穎的 idea、唔洗咩特別拍攝或寫作技巧、無必要有甚麼真知灼見、甚至無需要符合邏輯,總之人 up 乜或者想要o的乜,你就跟住廢 up 就乜都得;總之將所有o野都變晒做地底泥、毫無價值,打著「世風日下」的註腳,從而達到「洗腦」的目的。呢種模式同某食評網站的評分有異曲同工之妙 - 食評的分數看來已經不太可信了,我主要還是看食肆的地址電話而已。

點都好,一個豐富的內容最首先要做的就是吸引讀者的注意。要做的事也是很簡單:一個夠「爆」的標題就已經足夠 - 看看「兒子生性病母倍感安慰」和「為食女立志做醫生」這些例子便知道是甚麼一回事。早兩日上網看到以下兩段新聞,標題均寫著「IT 人才荒」的:

《IT人才荒:課程已過時 削港競爭力》
http://www.on.cc/hk/bkn/cnt/news/20150515/bkn-20150515213117821-0515_00822_001.html

《探射燈:IT人才荒 削港競爭力》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50516/00176_135.html

看畢兩篇抽水文,我留意到「削港競爭力」的原因並非它們所說的「IT人才荒」。文中提到以下「幾宗罪」,似乎才是兩篇報導的主旨:

有電腦系大學畢業生坦言,大學課程過時脫節,要靠「自修」惡補。

所謂「過時脫節」,其實是如何「過時」、如何「脫節」?兩篇文根本提都無提過。我就簡單少少,看看我畢業的科大 Bachelor of Engineering in Computer Science 4yr Program 的課程結構 (我畢業的時候還是 3yr Program,不過現在好像也是差不多):


看圖識字,下面三層都屬於打好基本功 (或者是增進課外知識) 的起步階段。在 IT 行業之中,以 Database、Multimedia 及 Networking 三大范疇為主 (Security 是算在 Networking 裡的)。課程其實已經涵蓋以上三個范疇,外加還有 Theory 這以研究為主的項目 (想當年我讀一科叫 Theory of Computation 不知怎的有很多研究生在上課),我就完全唔覺得咁樣分有幾過時囉。

呢個世界一定會有人雞蛋桃骨頭,例如有人會問「我讀電腦喎,數學讀o黎做乜叉?」。其實咁樣問同問緊「我中學做乜要請微積分?」差唔多,讀數學的主要目的並唔係為o左去識計一條題,而係籍讀數學訓續出一種「軟知識」(soft skill)。Soft skill 比「硬知識」 (hard skill) 更有價值,因為前者往往能比後者解決更多的問題。

或者我舉個例,從資料庫 (database) 讀取幾個資料表你識 SQL command 就做得到,咁 SQL command 大部都係 "select xx from xx where xx" 呢種就叫 hard skill。不過如何調整 SQL 的 where clause、select table o既先後次序令到條 SQL Query 行得快o的,咁樣就要 soft skill o既幫助,而唔係剩係靠你識 SQL 就做到。

講到呢度,我就完全唔覺得呢種課程模式有咩咁過時脫節。說要靠自修?不好意思,請問有咩科畢o左業出黎就係萬能 key 咩都唔駛繼續學?這樣說只是逃避唔想再學新o野,尤其係資訊科技日新月異 (而家連 Google Chrome 都話要 block o左 Java plugin),你唔進修認識新知識真係唔駛諗住o係呢行生存。

有僱主更坦言,本港青年「又Hea又懶」,寧願聘請「夠搏」的內地人才。

有一點必須說的,文中的「又Hea又懶」、「夠搏」o既定義o係僱主同僱員眼中根本就唔同。其中一種常見的判斷指標叫做「實際收工時間」- 例如 office hour 係朝九晚六,經常六點就走的人就會被僱主定為「又Hea又懶」,彷彿 office hour 實際係九點收工一樣;而「夠搏」的同事們則每晚都已經將收工時間當成是九點,收工返到屋企沖個涼訓覺第二日繼續做o野,咩娛樂都無唔會覺得好 Dry o既咩?

有時有新 project、遇上旺季多生意、要時間學習新知識等種種原因,我同意是要多花點時間去工作屬平常,overtime (OT) 或許是在所難免。不過 OT 不應該是一種常態,而且成日 OT 多數唔代表係「夠搏」而係o的o野做唔掂。至於點解文中內地人才咁「夠搏」,或許只是因為他們沒工作的話,根據入境規定便要返回內地罷了 (而且可以順便「讚好」內地人吧)。

反之大多數準時走的人其實都會反而比成日 OT 的人做得好得多,因為他們多數有將工作和生活作出平衡,這樣工作的時候才會更有效率。所謂效率就是 [實際完成工作量 / 時間],很多時候效率比實際工時更能判斷一個人的工作表現。而且,長時間 OT 就好似讀書時期的長時間通宵溫書之後無精神考試一樣,第二日做o野就會變得無精神,長期這樣對工作效率也會帶來負面效果。

當然啦,呢個世界並唔係所有僱主眼中的「又Hea又懶」都係咁,呢個世界總有一種人叫「蝗蟲」(就好似o的大陸人例如肖咩咩定咩友懷咁)  係食o野唔做o野o既。例如就好似呢篇《輔仁網》貼文咁自己 productivity 0% 仲好似好威咁,呢種員工真係人人得而誅之。唔係話你返工咩都唔可以做好似無晒人權咁 (個 project build 緊上o下其他網好正常吧),但係人權唔係用o黎俾你咁濫用囉。(呢個世界係有好多人濫權,好似「言論自由」都係咁成日俾人濫用)

本港年輕人的忠誠度及穩定性低,輕易「跳槽」

「跳槽」的年輕人「較多」是沒錯,但這不是代表年輕人「輕易」「跳槽」,兩者根本是完全沒有邏輯關係。「跳槽」是不論是不是年輕人也會做的一件事,這種對「年輕人」的標簽化實際上的十分不公平的一件事。如果僱主不會檢討為何自己的公司每年會有這麼多人「跳槽」,只把責任推卸到「年輕人」身上,這對一間公司是一件得可悲的事情。

而且,實際上有多少僱主會看僱員的「忠誠度」?我敢說在 IT 這行是極少。有些僱主通常見到o岩用就要,唔o岩用就換第二個人上場;如果僱員係有價值,僱主通常會對個員工好好,咁自然他/她就會有歸屬感唔會輕易「跳槽」。所以話僱員「忠誠度低」其實係代表僱主唔重視員工的一種表現。

而「穩定性低」其實唔係出現在僱員方面,而係工作性質方面。工作性質「穩定性」可以有好多方面,例如工時、採用的科技、晉升等等 (工時不穩定相信不用我解釋了)。而一間 IT 公司採用的科技太舊,對自己增進知識或者未來的發展 (如找工) 都有負面影響:舉例來說,如果今時今日有人做 IT o既 web solution 係用 Common Gateway Interface (CGI) 來寫而唔係用 J2EE 或者 .NET,sorry 呢間用 outdated technology 的公司的「穩定性」十分低。

晉升方面,在私人公司就算升職,薪金也未必能追上溢價。很多時人們會發現公司o係外面請個同樣經驗的人,人工通常都會比自己升職而得的薪金高。這並非代表外面的經驗比你在公司的經驗值錢得多,而係市場價值係咁。文中的也短片提到年輕人加一兩千或者兩三千便「跳槽」,不過有些每年都加低於通賬的公司,每年都只係加幾百千幾 (近幾年通賬大概 3~5% 左右,HK$20,000 * 5% 才只是 HK$1,000) 轉一次工就已經加o左,如果沒咩其他留低的理由 (如穩定性、工作環境等) 的話真係計完都知唔洗諗等你下一年。所以如果有另一間公司用一兩三千就撬得你個員工走的話,僱主真是要認真檢討自己的公司有甚麼問題才是。

港人過分着重經濟周期影響,忽視資訊科技長期的需求及重要性

寫文o既人係真賴得就賴,「港人過分着重經濟周期影響」(當然呢樣o野應該係真o既,如果唔係點解有今時今日咁多人走去讀 BBA 阿 GBUS 阿 Risk Management 阿之類) 其實會引致好多o野都忽視,而唔係剩係「忽視資訊科技長期的需求及重要性」,例如哲學科目呢o的就應該比資料科技更會被忽視。再者,好多投資銀行 (ibank) 都請好多 IT 人,我唔見得經濟體系對 IT 有無被忽略有咩重大的關係。

反之,「忽視資訊科技長期的需求及重要性」(呢樣都係真,因為 IT 在旁人眼中就好像是按兩個按鈕就能完成的東西) 亦唔係剩係因為「港人過分着重經濟周期影響」。實際原因有好多,例如人們把 IT 看得過份簡單 (我相信有好多讀 IT o既人都試過有親戚朋友問你整電腦o既o野)、人們缺乏相關基本知識 (在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下,就算行內都有不少是缺乏相今科技的相關知識,大家應該會遇到一些 Project Manager 就是這樣的情況) 等等。

上面兩句句子如果各自分開睇o既話其實兩句都講得o岩。不過而家唔係連接句子,唔係將兩個 TRUE 拼埋一齊個因果關係就係 TRUE。如果咁樣都有邏輯上的因果關係,咁我已經可以話「因為香港科技大學在西貢,所以香港中文大學在沙田」,成件事錯晒囉!

==========================================================

其實就咁o既:而家係五月,有些畢業生可能找緊工;有些o岩o岩加完人工唔滿意o既又可能找緊工。其實呢類文章就類似一o的寫「大學畢業生有xxxxx人工」的報道差唔多,目的就係將一o的其實係公司或者社會現象的責任全部都推到其他東西身上,咁樣做係其實一o的都唔公平。

(20150531: 最後一段寫「而家係五月」,還好我真係五月的最後幾小時完成了,不用改成六月了~)

2015年3月16日星期一

數碼港的 shuttle bus 折扣

不知不覺就沒寫網誌兩個月了,最近臨近財政年度尾聲生意特別多所以都比較忙,晚上又要準備過幾天舉行的「燃えよ!ドラゴンタイプ!」;難得今天有靈感,真是不再寫兩段都不知何時會捨得打兩段呢。

(準備「燃えよ!ドラゴンタイプ!」的目的不是想贏,而是想得到參賽獎品而已;不過賽規規定隊伍最少要有一隻龍系精靈,我總沒道理隨便拿隻沒養的精靈讓別人贏得那樣輕鬆吧)

話說數碼港的 shuttle 一直都有「求過於供」的問題 (至少我平常乘搭的路線是這樣)。有見及此管方宣佈佈四月起將會增加班次,不過同時也於四月起取消 bulk discount。甚麼是 bulk discount 呢?數碼港 shuttle bus 是以買車票的形式乘搭的:就是你事先買了車票,然後憑車票上車。因應不同的路線所需的車票額度,車票也分為不同面值 - $6 / $12 / $18。所謂 bulk discount,就是當大量購買同一面值的車票時將贈送額外的車票,具體來說現在的折扣是「買 10 送 1」及「買 20 送 3」。

換而言之,在有 bulk discount 的時候我可以 20 * $18 = $360 買到 23 張 $18 車票,即是每張 $15.65,這種大量購買的折扣對雙方其實也有好處和壞處。在管方的處理上也有減省 admin cost 的好處:如果有 20 人每人買一張車票,售票員要每個人收一次錢 ($18 要找錢既機會都幾大);所需時間比一個人買 20 張車票收一次錢的時間要久一點。提供 bulk discount 還能吸引人一次過付比較多的錢換取服務,是為類似捆綁式銷售的一種 (之前提過的「港鐵都會票」也是例子之一)。舉例來說,假設有人買了六個月的車票量 (我相信忽然間要 cut bulk discount ,最近應該很多人都會這樣大量購買),然後很不幸那人三個月之後就離職不再在數碼港工作,剩下的車費就只能蝕讓或者變成「日本軍票」(跟廢紙無異) 了。

說到底,取消 bulk discount 某程度上是變相加價;不過最近最低工資升了,隧道費又加了,成本上升取消 discount 也無可厚非。我今天就去買了三個月份量的車票,就當是給自己最後的一個折扣吧。

2015年1月14日星期三

500HKD 搭巴士的迷思


(圖片取自Fatki@香港網絡大典)

今日食飯的時候,跟同事談起最近有一名學生入 HK$500 搭巴士的新聞;說起來事件比平天的某施政報告新聞實在有趣得多:故事的小學學生因為趕時間而將五百大元入進錢箱,乘坐車費僅五元有找的巴士上學。從這件事件,可以看上以下數點社會現象:

(1) 現今的下一代對逆境的應對力低下
是咁的,巴士班次不頻密,送了車尾可以會引致遲到的後果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咁,香港呢個地方唔係剩係得巴士。雖然順利邨跟何文田都不是鄰近港鐵站的地方,但有一種交通工具叫做「的士」 - 從順利邨搭去何文田,應該五十蚊都唔駛 (我跟同事一起搭的士由數碼港出堅尼地城食飯o個程都只係四十蚊),根本就談不上奢侈與否的問題。再者要是趕時間又不想搭的士就應該去便利店增值,遲一次到完全沒有甚麼大不了的事情吧 (如果遲開到o既我就只能夠講佢完全係抵死),走上巴士放下 HK$500 完全是眾多選擇中最不智之舉動。

(2) 因家長引起的節省意識問題
新聞中也有提及該學生的零用錢「每個禮拜有8百蚊」,簡單計一條數:800 除以 7 大概就是 114,這就是一天他可用的零用錢。區區一個小學生,為啥需要八百蚊零用錢?我當你搭車一天二十蚊 (我已經唔止計返學搭車),食飯一天四十蚊;合共都只是一天六十蚊,只是 114 差不多一半的金額,試問一個小學生一星期要這麼多錢做甚麼呢 (文中也提到他的電話並非自費,可見他的零用也沒有甚麼地方用的著)?給大多零用錢只會造成浪費,就像水費太便宜令人不太會珍惜食水一樣,造成節省意識低的問題。

(3) 現今通訊科技的發展帶來的社會形態轉變
新聞是源自一幅照片,照片當然就不是報館記者自行拍攝的;不過現時通訊科技十分先進,基本上大多人身上都最少有一部拍攝儀器 - 那就是智能手機了。再加上網絡的發展,消息的傳播可謂急促到不能想像,現今每個人都能輕易成為「記者」 - 一個不小心在港鐵上睡著都可能會「YouTube 見」而成為網絡名人。不過因為香港人一種食花生的心態,連這樣白痴的舉動也能被取材放上報紙頭條,是不是佔中過後沒有甚麼具新聞價值的事件報道呢?

順帶一提,十二歲乘巴士是應該要付成人車費的;新聞中提及的小六學生是十二歲的,他仍付半價車費其實係咪已經有問題呢?(巴士不是港鐵,不是你穿校服或者甚麼便可付半價車費的)

2015年1月4日星期日

林保全 - 獨一無二的香港配音員

不知不覺間,我有兩個月沒打網誌了。最近主要都是顧著玩《新・世界樹の迷宮2 ファフニールの騎士》,而且又沒有甚麼東西好寫的,便一直沒有打過任何文章。就這樣網誌就已經開了大約一年了。


(圖是我 google 抓來的。如涉及版權,請告知我把圖移除。)

早兩日打開 facebook,看到林保全逝世的消息,頓時感到十分可惜。在眾多林先生所配過的角色中,最為人熟悉的無疑就是《多啦A夢》中的多啦A夢了。香港的動畫業跟日本很不一樣:香港極少本地製的動畫 (我印象中很久以前有一套叫《神鵰俠侶》的本地製動畫的)。而外購的動畫在香港播放,很少人會知道背後粵語配音的是哪一位配音員;而且現在外購動畫大多都會有日語配音,香港的配音情況就更容易受人忽視。

在眾多本地配音員中,林保全算是少有地為人熟知的一位。他憑著獨特的聲線,在不少香港人的心目中佔一席位,他的離開實在令人感到十分可惜。除了動畫以外,林先生也為很多不同的電視節目配過音 - 像在《千奇百趣》中跟花師奶聲線 (雷碧娜) 對談等等,都是耳熟能詳的聲音。

在現今人手不足、資源有限的情況下 (某電視台現在還因欠薪而瀕臨倒閉的命運),電視的幕後工作人員越來越辛苦。尤其是在外購動畫的方面,因為「動漫塔利班」的存在也令問題日益嚴重。雖然我現在也很少打開電視看動畫了,但願此行業不會繼續如此萎縮下去吧。

PS. 除了配多啦A夢的林保全之外,以前為大雄配音的盧素娟也於數年前病逝,盧素娟主要為大雄及《寵物小精靈》中的小智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