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9日星期日

「硬幣收集計劃」- 解決硬幣的妙法

話說最近有很多新買的遊戲要玩,所以比較忙的說 (可能因為日本打算再增加銷售稅,遊戲發行商想快點把遊戲推出,所以最近推出的遊戲好像特別多的說)。

以前買了新的遊戲,一般我都會趁吃飯時間的空檔在 office 附近找個地方玩一會的。不過數碼港就沒甚麼東西好吃 (「留港消費」的時候吃過的就有 M 記、pepper lunch 跟一個吃頹飯的 food court,還有一次跟同事 farewell 的叫姬子皇朝的酒樓),所以吃飯基本上就搭車去不同的地方例如華富、西環,甚至到香港仔或是中環。有時湊夠五個月一起搭的士出去吃飯,偏偏它跳錶又每次 HK$1.6,每次就無奈地找回一些毫子回來。。。

 習慣上吃完飯回來我都會順道買點甚麼東西來喝,可惜的是數碼港是連一間便利店也沒有的地方。不過自助售賣的汽水機還是有的,所以我有時還會光顧一下。不過後來我發現 office 雖然沒有汽水機,但只要我去買總務部就能買的到汽水,還要只用 HK$4.9 - 那不就是我在舊公司提議過的「賣汽水」嗎?不過把價錢設定為 HK$4.9 又只收現金,找回一毫對我來說也用不著阿。。。

然而,最近金管局推出的「硬幣收集計劃」正好解決這些用不著的毫子。


上圖的車輛會於不同地方停駐,市民可以籍此計劃把沒有用的硬幣兌換成等值的紙幣或八達通增值額,十分方便。而且只需把硬幣倒進點算機便能計算總金額,整個過程不需兩分鐘,所以等候時間也不會很久。

PS. 《新・世界樹の迷宮2 ファフニールの騎士》體驗版已於日版 3DS eshop 提供免費下載,有興趣的就去下載試玩一下吧~

2014年10月14日星期二

觀塘 GAMEHIT (Game Hit) 將於 2014 年 10 月 15 日結業



位於觀塘港鐵站內的遊戲店 GAMEHIT (Game Hit) 將於明天 (2014 年 10 月 15 日) 因租約期滿而結業。

我還在鰂魚涌返工的時候,放工正好就在觀塘轉車,有時候都會來逛一下這店。(旁邊的觀塘廣場也好像有三間遊戲店,不過一間藍店、一間黑店,仲有一間就唔知點講好) 這店賣的遊戲算是比較便宜的,之前的《ペルソナQ シャドウ オブ ザ ラビリンス(女神異聞錄Q:迷宮闇影 / PQ》正是在這店買的。

我上星期回來這裡買新的遊戲,才發現結業通知。我問老闆究竟是業主不續約、還是加租迫遷,他沒說。很多時這類鋪位一般都是價高者得,現今來說平民向的店鋪,能在人流暢旺的港鐵站中生存達數年之久已經是奇蹟了。

我十一月還有其他遊戲想要買,看來還是要到旺角或灣仔去了;希望老闆能找到觀塘別個地方重新開業吧。

2015 年 5 月 25 日追記:舊址竟變了 GIORDANO (佐丹奴)......

2014年9月18日星期四

Your fault your fate, not my fate

今早等 shuttle bus 的時段,發生了一段小插曲。

我按往常一般等待前往數碼港的最後一班 shuttle bus。不知是塞車還是怎的,今天的 shuttle bus 差不多遲了十多分鐘才到站 (雖然平常都是比原定時間遲,但未試過遲了這麼久的,也許是哪裡交通擠塞了吧)。不過遲了來其實變相是使更多人上到車,如是者今天等 shuttle bus 的人也看起來特別多。

因為 shuttle bus 的營運性質與只在繁忙時間的開出的專營巴士差不多 - 要是尾班車走了就要找其他乘車方法;如果目的地是灣仔、銅鑼灣之流還可以搭港鐵解決,像數碼港這些基本上就是只能選擇搭的士了。Shuttle bus 跟專營巴士卻有另一項特性上的差異 - Shuttle bus 只有坐位沒有企位;全車坐滿上不了尾班車,基本上就等於被宣告今天要搭的士返工。今天很巧合的只有最後一人無法上車。嘛你早點來到等候的話,要搭的士的主人翁便不是你吧。

怎料這位「受害者」卻厚顏地開口:「不好意思,我今天遲了少許,你讓我上車吧!」
司機沒好氣地回應他說「不好意思已沒有位了,請你下車吧」
「你架車遲到,你信不信我投訴你?快讓我上車!」
「那你投訴你自己遲到吧,請你下車」

那人便開始破口大罵、粗口橫飛,內容大致如下:
「你架車平時已經遲大到架啦我遲少少有咩錯呀,點知今日仲遲呀X;都唔o岩 schedule o既,你 schedule 上面寫o既時間都廢o既X街!」「你比原定時間遲o左成十幾分鐘,你叫人點X上車呀X!」「我遲o左對你又無影響,但你遲o左對大家都有影響,你有無搞X錯呀!」

每個人選擇做與不做一件事都會有相應的結果 - 無論你選擇做還是不做都會有一定的失誤點 fault,而它會帶來相應的命運 fate。就好似「轉工與否」咁:你選擇唔轉工係可以不用轉換環境,不過就可能會承受薪金比市場價格低的命運;而選擇轉工者薪金係可以比較高,不過就可能承受轉變而不適應的命運。

總而言之,因為自己的選擇帶來的命運就自己承受;承受不了就再作出新的選擇,而帶來新的命運。自己所作出的選擇所帶來的命運係應該自己接受,而不是不負責任地要別人跟你一起承受。自己做錯還要推卸責任在其他人身上,又或是要其他人跟你一起承擔後果,那這些人不如一開始便不要作出錯誤的選擇吧。

好像上述的例子,有 common sense 的人都知應該要預早少少等車;但他就以「shuttle bus 平時都遲到」為由推卸自己遲到的責任 (fault)。他上不到車的結果 (fault) 係他自己遲到咎由自取,關架車遲到咩事呢?要是 shuttle bus 準時到站準時離開,那他遲到也一樣會得到「上不到車要搭的士」的結果;只不過可能上不到車的人會更多,夾錢搭的士可能平o左。就因為這樣的理由讓全車人被你擾攘數分鐘,如果有人因為咁遲到俾人扣人工係咪你負責?簡直是自私!

最後那人還是沒有上車,他還大吵大鬧「你架車成日都遲到又上唔到車,我以後罷搭你呀X街!」我心諗:好呀你以後罷搭啦!唔好再因為你自己遲到,嘈住我o係車上面訓覺、又阻住其他搭 shuttle bus o既人返工。你縰你自己時間好啦,唔好縰晒大家o既時間唔該晒~

2014年9月16日星期二

數碼港

我份新工返數碼港 (Cyberport)。

(圖轉載自維基百科《數碼港道》條目)

數碼港位於摩星嶺以南、華富邨以北的香港島西方海岸,因為其英文讀音 Cyberport 而常被戲稱為「沙頭角」。在 IT 行業混了這麼久,科學園我去過幾次,倒是一直都沒有來過數碼港。科學園跟數碼港兩者均是 IC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資訊與通訊科技) 的集中地;不過數碼港已經再沒發展下去,而科學園則還正在興建第三期。數碼港也有不少知名的企業或部門進駐,例如 CSL、IBM、Microsoft、OGCIO、PCCW Solution 等等。

以交通來說,數碼港的交通比科學園好得多。數碼港有一條全日經旺角來往深水埗的巴士 970 及其他往中環或赤柱的巴士線,還有全日往香港仔、堅尼地城、銅鑼灣及太古的小巴 (就我的經驗來說,小巴比較不穩定),基本上要到各旺區的公共交通服務均一應俱全。

要看科學園的話,除了繁忙時間的 43P、82C、274P、272S 等等外,其他時間只有到大學站的巴士跟到沙田站的小巴,即是除了你住沙田否則你要 OT 就恭喜你轉車啦。(shuttle bus 沒有甚麼意思就不比較了) 要說數碼港是「沙頭角」的話,跟科學園比較只不過是「小巫見大巫」吧。

平時返工一般我都是搭港鐵轉 shuttle bus 的,不過今早颱風「海鷗」襲港 - 老實說這些偏遠的地方也挺麻煩的:早上掛了八號波就沒了 shuttle bus,之後落波基本上就要立即出門,今天就搭港鐵去太子轉 970 還挺麻煩的。在這些地方上班,與其放半日倒不如別放假或是全日都放假,昨天便有同事說「如果聽朝打八號,我會下午放假不回來了」。

食野方面:科學園我就不清楚有甚麼東西吃,不過應該跟數碼港差不多 - 就是好不了哪裡的樣子。我的同事們都說數碼港沒有甚麼好東西吃,吃飯時間一般都一群人搭的士落西環或華富食 lunch (搭的士其實都唔算太貴,基本上都係每人十蚊以內而已)。

今天落波返黎正好是 lunchtime,其他同事似乎都是食完 lunch 才回來,如是者我就自己去數碼港商場試吃開業了才半個月左右的 Pepper Lunch。價錢不算太貴,不過所謂的 set 只是 HK$7 加一杯汽水好像有點不值就是了。

總括而言,不知是不是因為數碼港已經發展成熟,好像各樣因素都比科學園好得多 (在科學園,我聽過又比較知名的就好像只有 ASTRI 跟 OOCL 而已)。除了比較遠以外,其實還是一個不錯的地方呢。

2014年9月6日星期六

《劇場版 K MISSING KINGS》將於 2014 年 9 月 11 日在香港上映

2012 年秋季新番《K》是由七位作家所組成的集團「GoRA Project」跟動畫公司「GoHands」共同制作的原創電視動畫。動畫雖然只有一季 13 話,但動畫以人設、聲優、劇情及作畫吸引了不少觀眾,受到廣泛注目。今年夏天的 2014 年 7 月,日本也承接動畫第一季的劇情,推出劇埸版《K MISSING KINGS》

近年香港也有些外購動畫會緊貼日本的播放進度,例如《K》第一季動畫 Animax 香港便是與日本同步播放;而劇場版也終於在 9 月登錄香港了。


故事簡介
發生四位「王」決戰的學園島事件後不久,身為白銀之王的伊佐那社(小白)失蹤了,而他的同伴夜刀神狗朗及貓一直追查他的消息,可惜兩人一直找不到任何消息的,某天意志消沈的兩人在街上巧遇「吠舞羅」的成員鐮本力夫及櫛名安娜,而他們被某個人追著,到底是什麼一回事?

上映資料
原作者            GoRA Project   GoHands
監督                鈴木信吾
片長                103 分鐘
語言                日語 (中英文字幕)
級別                IIA

電影將於 2014 年 9 月 11 日於 MCL 德福上映,9 月 6 日起優先場。

(C) GoRA‧GoHands/k-project (C) Copyright King Record co. Ltd.

(13 Sep 2014 追加觀後感)
注:下面的觀後感涉及劇透,可能會減低觀看時的興致

2014年9月4日星期四

創業還是滄業?

話說我在現職的公司明日便是最後一天了,今次正盡最後努力悠閒地寫 handover document;據聞接替我的新同事將於中秋節之後返工,而我應該就沒有甚麼其他東西要跟進了。今日跟同事食飯,講起公司有咖啡機無汽水機。。。

「不如我 exit interview o個陣建議 HR 添置汽水機啦」
「不過汽水機o的汽水可能都係收返市價喎」
「咁去惠康入貨黎賣囉:一 pack 既汽水圍埋先大約三蚊罐,一罐賣四蚊都有賺阿」
「你真係好有生意頭腦,點解你唔去做生意?」

即係咁,有生意頭腦唔代表適合做生意。而家中學又要讀咩通識教育 (好彩我讀中學o個陣無o的咁o既o野),大學除o左major之外人仲要讀一大堆咩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例如我讀過o既就有 Operations Management, Logic, Psychology, Hong Kong Society, Japanese Culture, Stock Market 等等 (仲差o的搞到我 second low);基本上大部分的大學畢業生都總會有各種非主修的知識,所謂的「生意頭腦」就是這些拼湊出黎,流於「眾大學生皆知」的知識而已。

要做生意,第一個問題就來了:錢從何來?借錢?合夥?錢就係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你抽 iBond 至少都要有一萬蚊,做打本做生意就要有十幾至幾十個一萬蚊,俾你揾三萬蚊一個月都三三歸九唔食o野都要過o左三個月試用期先有得叫做做o下生意仔,談何容易?其次就係人脈,做生意又要處理 account、又要 quality control (望下麥樂雞?過期喎!)、又要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等等,咁多樣o野除非超人,否則我諗唔到有咩人可以一個人做晒咁多範。

「創業難,守業更難」好簡單一個例子,有一陣子好興一樣o野:whatsapp 話要收錢。人們就立即醜態百出 - 點解收錢會有問題要俾人鬧呢?唔通 software developer 係義工、maintain messaging server 唔駛用電?Publish 個 app 上 iOS Apps Store 或者 Google Pay 亦都有 developer membership fee (iOS 仲要係講緊 $99 美金一年),唔通又係唔駛俾?如果唔係俾 facebook 收購o左,我真係諗唔到對住而家人人守財的心態 whatsapp 係點樣生存到。(可能真係有咩方法o既,不過我諗唔到,證明我唔適合做生意)

另外一個例子,就可以望下我現職處於鰂魚涌公司樓下的食肆 - 一般街邊的茶餐廳一年多便會換鋪,而每次換鋪食飯只會越來越貴。歸究原因就是成本增加 - 例如加租、加人工。好似我咁,你加人工低過通賬?Sorry 除非你工作穩定到好似公務員咁,如果唔係就真係 Game Over 乜都唔駛諗。(好像我現職的公司忽然宣佈唔加人工,對士氣唔多唔少都有影響;不過o個陣我係轉工入去加o左人工,所以就無乜所謂) 唔係話你有錢就做到生意,你之後仲要繼續放錢落去 - 成個模式就好似 Accumulator 同舊制公務員食長俸咁,咪就係你同個世界鬥長命囉。

所以做生意還真是要很多東西要處理,唔係話做就做咁容易。我還三十歲都沒到,我仲想有其他o野 (例如份糧同 iBond) 養o下我,暫時無乜興趣要養其他o野幾十年呢。

2014年8月11日星期一

世界樹の迷宮新作:《新・世界樹の迷宮2 ファフニールの騎士》

早前,PersonaQ 的官方網站有一神秘網站的連結,這幾天網站終於正式開幕 - 正是世界樹迷宮的第五款作品《新・世界樹の迷宮2 ファフニールの騎士》的官方網站。


遊戲於 2014 年冬季 (即 11 月或是 12 月) 11 月 27 日 發售。

PV#1 如下:


(20 Spet 2014 更新) PV#2:


2014年8月10日星期日

辭職數件事

我現職的公司在早陣子有一群來自另一間公司的人空降至管理層職級,帶來不少他們舊公司的政策;然後公司在四月尾突然宣佈全體同事不會加薪,引發了一連串的離職潮。我所屬的 team 結果有兩位做了超過四年的 Project Manager 因此而相繼離職,管理層就從舊公司找了兩位新的 Project Manager 就任 (其中一位更是 short notice);隔離 team 過了下個星期 System Analyst 的人數更會降至零,而那邊最舊的 Programmer Level 同事也只是跟我差不多是上年年尾入職的。

順應這股潮流,我也剛剛也因為有 System Analyst 的 offer 而遞信辭職了 (我現職是 Analyst Programmer,換言之今次轉工仲升埋職);空降的管理層上司從 Project Manager (也是空降自那舊公司的) 口中得悉我的去向,原因也並非因甚麼工作量或人事的問題 (老實說我還覺得我比其他同事來說還挺閒的) 也沒說甚麼。轉過幾次工,就簡單寫下一些經驗之談。

辭職通知期 / 代通知金
過了試用期後,離職一般都是一個月通知的。以我這次辭職作例子,我在 8 Aug 2014 遞信,離職生效日就是 8 Sep 2014 (Mon) (辭職信上面的寫法就是 "resignation with effect from 8 Sep 2014"),即是指九月八日是不會在公司見到我的意思;而我公司是五天工作的,換言之我最後一天的上班日就會變成 5 Aug 2014 (Fri)。但因為我離職是星期一才生效,故此薪金是計算至生效日的前一日 (即星期日的 7 Sep 2014);即是說雖然我最後一日返工是星期五,但會出埋接下來星期六日的人工。
以遞信的日期來說,就算我六號七號定八號遞信都係八月五日 last day,不過八號遞信就會有多兩日人工。這樣的情況有些僱主會要求你將離職生效日改早兩日,其實就唔需要理它:因為你改早兩日就會變成 short notice - 除左會無左星期六日的人工之外,仲可能要另外賠返兩日人工的代通知金俾公司。
而 short notice 就是以代通知金代替全部或部分通知期,這情況也係挺常見。通知金的單位是「曆日」而非「工作日」,所以星期六日也計算在內。例如五天工作的要早一個星期走,則是要支付七天的薪金而非五日作代通知金的。

辭職信應該點寫?
辭職信應而簡單為重,避免「寫多錯多」。一般而言,辭職信應包括下列各項:
1. 發出日期 (issue date, 因為要讓 HR 知道是否符合離職期規定)
2. 離職生效日 (effective date, 如果唔涉及假期人工寫最後上班日都 ok)
3. 所辭去的職位及公司名稱
4. 一些簡單的感謝及祝福語 (好來好往嘛,例如多謝你請我、給我機會等等)
至於離職原因是否一定要寫在辭職信上,這很視乎你的個人意願以及你的遞信對象是怎樣的人。理論上,你發出辭職信給了通知期或代通知金已經無拖無欠,原因是不一定要解釋的 (正如僱主要出解僱信也不用向僱員交待原因)。有些僱主更未必想知道你的去向,那我沒理由在辭職信上寫上理由逼他知道原因。僱主是想知道自會問你,你想俾他知的時候才略略透露,這才是最好的做法。

應否接受 counter offer?
有些公司真係唔到人遞信都唔捨得挽留人,提出各種各樣的 counter offer 要人留下,例如加人工、升職、轉 team 等等。老實講,要到遞信這一步一定有甚麼原因;例如薪金落後市場價值、工作環境不佳、政策人事問題、有更好的發展等等。基本上除了薪金的問題外,其他的原因並非可以一朝一夕便可以解決的;而加人工的話,點解佢平時無錢加人工,遞信的時候就忽然間有錢呢?可能一時間兩句說話令你留下來,但僱主對你的看法卻已經截然不同了。一般接受 counter offer 的人過了幾個月後還是會離職的:同樣的問題仍舊出現,或是利用完你可以炒你魷魚,到時就只會白白浪費自己一番努力所獲得的機會而後悔莫及。
我之前提過我工作過的那間加薪低於通賬的公司,當中有一位舊同事很幸運地考到公務員而遞信辭職。按他所說他加入政府後的加薪幅度達到約 50% 之多 (其實他這樣講有點蠢:因為公務員的起薪點薪金是固定的,我們可籍此逆推算他現職的薪金),如果是我基本上會毫不猶疑準時遞信。怎料公司竟然向他提出「下次表現評核時加薪 10% - 20%」的 counter offer,而他竟然曾一度考慮接受 counter offer 而放棄公務員職務,不過最後他還是受長輩的壓力下而去當公務員了。
他已在該公司做了兩年多的 junior programmer,再到下次表現評核便已差不多三年應該升職了。按我分析,平時唔升職已經加低過通賬,算上 counter offer 下的升職才只有 10%+ 的薪金升幅,如果沒有 counter offer 下的升職也不用想會有這樣的升幅,如是者我也開始去另謀高就找新工了。可見提出 counter offer 並非只是離職者與公司一時之間的事,還關乎其他同事之間的士氣跟心理變化的。

未放取的年假如何計算?
除非雙方同意,否則根據勞工法例未放取的年假 (annual leave) 是不可代替離職通知期的 (所以一般公司都會有遞信後不可放取年假的規定)。剩餘未放取的年假則會以「年假量 * 標準日薪」的年假金錢退回,但「標準日薪」並非指你現職的薪金除日數,而是以「過去十二過月的平均日薪」作計算;換言之如果過去十二個月內曾經加薪,年假換錢是比預先放取年假的薪金為少 (不過沒太多人會在意那少許金錢,始終大部分公司都加薪幅度都比較少)。如果合約上是以之前提過「薪金+津貼 (allowance / subsidy)」的方式寫出,就更應該先放取所有年假才遞信。

拿取在職證明 (reference letter) (23 Aug 2014 追加)
作為工作的證明,一般就算是 summer internship 都應該在離職時找 HR 問他們拿 reference letter。Reference letter 並非指甚麼推薦信 (公司是不會寫推薦信鼓勵你跳槽吧),而只是一封單純的在職證明信;難保有一天你曾經工作的公司會執笠,reference letter 便成為你唯一的工作證明。reference letter 內容一般包括:
1. 公司名稱及職位
2. 在職時期 (由邊日返到邊日)
3. 離職情況 (即係公司炒你定你自己辭職,不過炒未必一定會寫)
至於工作表現,一般 HR 所出的 reference letter 一般都不會寫出。當然如果僱員跟上司的關係不錯,可禮貌地問他可否另外寫一封給你的。

今時今日有人會話「公司加薪低過通賬好正常」,不過工作經驗的錢就成日都唔知去左邊。我即將離職的公司寧以較高薪金聘請些有經驗的人加入,也不太願意找沒有經驗的 fresh graduate 當廉價勞工;因為往往沒有相關經驗的人所需的培訓及適應時間都比較長,有經驗的人剛入職很快便上手,這就是工作經驗的價值所在。今時今日你會發現公司在外面招聘請一年工作經驗的人,薪金通常都比你在一間公司做一年加薪後的薪金為多;這種「市場一年經驗值錢過你做一年的經驗」的「溢價」現象,就是造成今時今日咁多人「轉工加薪」的主要原因。

2014年7月30日星期三

「開善堂」- 「損人不利己」式的「幫助」

今天落客度開會,因而今天比平時特別早收工,走到港鐵站外有著甚麼「反佔中」的簽名運動。「佔中」其實並不能實際阻止甚麼,但能發揮制衡作用,增加普通人對一些問題的關注度。在我眼中,幫這些「反佔中」機構簽名跟「開善堂」沒太大分別 - 就是你好似係幫緊人,但實際上則相反是連累到人又對自己沒有甚麼得著。我想以我大學生活遇到的兩個例子,來解釋一下「開善堂」這種「損人不利己」的行為究竟有何問題。

《Free rider》
我大學的時候有不少 group project,有一些更是教授隨機分派組員的。我的其中一個 group project 很不幸派來了一個 free rider - 他 team meeting 經常不出現、就連該科的課堂也不上 (不過大學上的堂老實講真係廢廢地,有些真是不上也罷)。我們能聯絡他的方法就只有 email (因為打他的電話十次有九次都無人聽),而且叫他做o野仲做到一鑊泡咁:好像我們叫他在資料庫中加一個十八區英文的 table,他竟然連其中一區的英文名都串錯了。
及後他仍好像不知悔改,推說自己上莊所以沒有時間。甚麼?你連 time management 也唔識,學甚麼人上莊?我以前上兩枝莊的時候,GPA 都維持 3 分以上,跟我同莊的兩三個莊員 GPA 更高於 3.5 分,我就搞不懂你上莊怎麼上得那樣失敗!享受大學生活固然重要,但大學生活應該是以學習為首要前提吧。沒時間竟然放棄學業,還要我們做埋你o個份坐享其成,咁你一開始就唔好揀呢個 course 累人累物!
大家對他的態度十分不滿,有人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亦有人更提議向教授舉報他。我也覺得這種人絕不能姑息,我不能接受讓他沒有付出卻得到收獲;他既然選擇莊務而放棄學業,就應該而負上因此而帶來的後果。就算我們沒有舉報他,他也不能從中學習;他繼續在其他科目都是這樣的態度,最後也只會害了他自己和以後其他跟他同組的人。最後他自覺不妥,自己主動向教授自首;教授跟我們組說無法另派一人給我們,於是我的那組就變相少了一人。不過最後那個 group project 的分數最後好像是第二名,如果他肯付出就不會弄至如斯田地。

《Attendance 之簽名》
相對於中學教育公開試導向而言,大學教育中有些 course 上堂聽課真的對學習成效不高 - 例如教的東西根本中學學過已經識、教授講課只是「唸 lecture notes」同自己看 lecture notes 根本沒有分別、上課時間太早...... 這諸如種種理由令大學課堂的上課學生相當少,教授也因此有不少的對應方式,其中一種方法是將 Attendance 列為計分項目 - 最常見的方式為聽課的學生在課堂上的點名紙上簽名,因而獲得聽課的分數。我自己大學的時候也很少去聽課,不過如果有這一類 attendance 的 course 還是會去聽課的,畢竟是計分我又 care 那些分數嘛。
當然即使有此類 take attendance 的方式,也會有一些同學不來上課的;那這些也是他們的個人選擇,而且又不像上面的例子連累到其他人就沒有所謂吧。但呢個世界就有一種人:他們不但不來上課,還叫人幫他簽名。或者有人會問「簽個名姐,有咩大不了丫?」大部分的大學的課程都是按「拉 curve」的方式出 grade - 即是你幫他簽一個名幫他免費取得分數,相對而言你的名次有可能因為他這些「免費分數」而降低,最壞的結果就是有可能「被降 grade」,而這情況同樣對其他真的有上課的同學不公平。我完全理解不到為甚麼會有人肯幫人簽名,既害了有上課的人也害了自己,根本跟叫人幫他簽名的人是同罪。

如果你幫人是對自己有益又對叫人有益處,這些「做善事」當然是多多益善;反之有些既然又連累了別人,又對自己沒有好處 (甚至有壞處),那這種「開善堂」則應可免則免了。尤其是對著這些俗稱「伸手黨」的人,他們坐享其成,要別人替他付出,這種人是絕不能姑息的。

2014年7月23日星期三

iBond 4

今天出糧去查看銀行戶口結餘,剛好看見今天香港政府通脹掛鈎債券第四期 (iBond 4) 開始接受認購。

所謂的「債券」大概就是把「借款」概念中的角色倒轉:「某構構」為借款人、而「持有債卷者」則成為放貸人;你借款與某機構,它給予你一張名為「債券」的票據 - 你憑著票據於特定的日子可獲得你放貸的利息,到期時則取回借款的本金。投資者就能透過投資債券賺取利息,性質上跟定期存款差不多。

相對於定期存款,債券可於二手主埸流通 (當然流通量沒股票咁高) 並自由買賣,風險則因債券的特性而異 (例如幾年前的「雷曼迷你債券」則屬於高風險 - 一但借款人無錢還你便連本金都無埋)。iBond 的集資機構為香港政府,要知道如果香港政府執笠肯定世界大亂,換言之 iBond 因無力償還債務而不能取回本金的可能性是接近零。

其次就是派息 - 它的息率跟通賬掛鈎 (年息大約有 3-5%),而每手的入場費也十分低 (每手 HK$10,000)。按此計算,每手每次 (每半年) 派息約二百元左右;不用說普通的把錢放進銀行,用一萬蚊做港幣定期 (外幣定期息率雖高但有匯價風險) 一年也沒有四百多元的利息。故此 iBond 雖然回報不算很高,但仍見其吸引力。

如果有足夠的餘錢,小抽一兩手拿點零用錢也是無妨的。要知道現今香港只靠打工是連樓都買唔到,除了要努力工作,還要懂得作適當的投資。要學習投資,由低風險的投資產品入手也是不錯的。不過要注意一點是,一般銀行要抽 iBond 需同時開立股票戶口及債券戶口,雖然大多銀行認購及代為保存 iBond 都不用手續費,但需要留意個別銀行股票戶口的收費詳情,以及債券轉戶手續費。(一般經證卷行認購 iBond 都是即沽獲利的投資者,故不詳述)

References:
《政府債券計劃:通脹掛鈎債券系列 - 息率》
http://www.hkgb.gov.hk/tc/retail/iBond_Rates.html
《投資者教育中心:通脹掛鉤債券(iBonds)》
http://www.hkiec.hk/web/tc/investment/understanding-products/bonds/ibonds.html
《iBond教你五件事》
https://hk.news.yahoo.com/ibond%E6%95%99%E4%BD%A0%E4%BA%94%E4%BB%B6%E4%BA%8B-013200386.html
《iBond 1年回報4.5%》
http://www.skypost.hk/newsDetail/headline?headline=iBond%201%E5%B9%B4%E5%9B%9E%E5%A0%B14.5%EF%BC%85

2014年7月21日星期一

Persona 4 the Golden ANIMATION / PSYCHO-PASS 新編集版

話說七月正是日本動畫換季的月份,今季有兩套「重製」的新番動畫:《ペルソナ4 ザ・ゴールデン》及《PSYCHO-PASS サイコパス 新編集版》。

《ペルソナ4 ザ・ゴールデン》(Perona 4 the Golden ANIMATION / P4GA)


會對 《Persona 4》 有興趣主要就是來自遊戲《Persona Q》。故事的內容大概是這樣 (下文轉載自維基百科):

「故事時間為 2011 年 4 月。因為雙親要往海外出差,只剩下主角一個人留在日本,於是以一年為期限住在舅父的家裡。在他轉校到的八十神高中,流傳著奇妙的都市傳說,「在雨夜的 12 點,看著沒有開著的電視上自己的臉,就會浮現另一個人的映像」。主角和同伴在親身嘗試的時候被拉進了異空間,他們隨即發現深夜電視跟鎮上的連續殺人事件有莫大關係,在那裡搜查時被稱為暗影的怪物襲擊。主角一行人跟怪物接觸而覺醒了 Persona 能力,他們認為警察並不會相信這麼離奇的事,便決定獨自解決這起連續殺人事件。」

因遊戲《Persona 4》大受好評的關係,數年後 ATLUS 再次推出加強版遊戲《Persona 4 the Golden》。今次的動畫是以加強版的遊戲故事作藍本,動畫製作公司則由 AIC 換成了 A-1 Pictures (AIC 近年業積不好,很多本來的動畫企劃被其他動畫公司接收,《俺の妹がこんなに可愛いわけがない。(我的妹妹哪有這麼可愛!)》也是類似的例子),作畫相比起來就好了很多。

故事基本圍繞著「充滿暗影的電視中世界」來展開,所謂「暗影」就是指「人埋藏在內心深處中的黑暗」。人必須面對並接受自己心中的黑暗,這樣它才能成為你的同伴,否則便會被其吞噬,成為黑暗的食糧。現實是不應該逃避的:除了面對跟接受現實以外,應該還要思考有甚麼可行的出路,那樣才能在現實之中找到生存之道。

《PSYCHO-PASS サイコパス 新編集版》


近年不少的原創 (指不是改編自小說/漫畫/遊戲) 的動畫都能獲得不錯的評價,本作便是一例。下文的故事內容同樣轉載自維基百科:

「計算人類的每個心理狀態和個性傾向所衡量的值,通稱:PSYCHO-PASS 被因而引進未來世界。因此,為讓大眾達到「理想的人生」這個指標,實現這些數值就變得非常積極。然而,有關犯罪的數值,也就是「犯罪指數」也會被測量,當然犯罪者亦是如此,但既使如說沒有犯罪,可是其規定值超過的人也是會被列為潛在犯,將而受到制裁。這個故事是在描寫為了維持治安的工作,公安局刑事課第一分隊的成員活躍的表現。」

跟 P4GA 不同的是,這貨並非重作:它只是將兩集合併為一集,並在其中增加一些本來沒有的分鏡及對白而已。這種類似的重播方式也很常見,例如同樣是出自虛淵玄手筆的《魔法少女まどか☆マギカ (魔法少女小圓)》劇場版前後編 (不是新編) 差不多,也會大受歡迎。

故事中,所有人的心理狀態、個性傾向都已經被系統所預先計算,人人都可以達到「理想的人生」。但不用思考、不用努力放棄自主意志般由別人判斷自己的未來,這種未來真的有意義嗎?正因為人們有選擇的權利,思考每一步的行動並付諸實行,這樣所得來的「理想人生」才是屬於自己的收獲,比不是自己付出而由別人來給予的東西更有意義。


像以上兩作的重製看似跟原有的故事差不多,卻常常能帶來不少新鮮感。《寵物小精靈》的重製也是一個成功的好例子:2014 年 11 月也推出紅藍寶石重製版了,作為玩家也是充滿期待的。

2014年7月17日星期四

合約的陷阱 - 簽約前應留意的地方

最近都很忙,幾天都超過八點才放工:上星期想打一篇的,但沒有靈感;今天就隨便寫點甚麼吧。

今時今日,轉工其實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畢竟轉工一般都可以追上市場薪金的「溢價」 (竟然有人話僱主加低過通賬係社會現實話人轉工有問題,真令人懷疑這種要人一世俾僱主打壓唔去反抗的說話是有何目的)。但轉工所帶來的除了收入上的增幅,也帶來工作環境的轉變;所以工作環境不錯的地方只要有一個得宜的薪金增長,其實也可以減少人才的流失 (不過有不少人都只向錢看而轉工,咁都好正常)。轉工主要有幾個步驟:「新工簽約」、「辭職通知」、「等返新工」,今次主要想講「新工簽約」。

找工終於有 offer 固然是值得慶祝的事,不過記住一件事:未睇到份合約未簽都唔好咁開心住。就好似去超級市場買o野要睇價錢同標籤,睇清楚份合約所有條款無問題先簽名 (我成日都覺得唔睇就簽的人好無腦,唔係見到係個陷阱都踩落去吧;事先清楚知道個對方可以點玩你,就先唔會俾人放到個陷阱俾你踩,唔知就應該要有 lesson learnt 下次唔好再中招)。主要要看清楚的條款主要有以下幾項:

1. 「合約工」VS 「長工」
無論「合約工」(contractor job) 還是 「長工」(permanent job),兩者都要簽合約。有些人會把「合約工」混淆成「要簽合約的工」,事實上不是這樣:「合約工」是指該工作的工作期會於一個特定的日子結束,結束了之後便要繼續工作便需簽一份新的合約 (即「續約」);「長工」則合約上並沒指明工作結束的日期,換言之合約結束只會是因為 (1) 辭職 (2) 僱主解僱 (3) 公司執笠 (4) 退休 (5) 意外。很多人都不喜歡做「合約工」,原因在於雙方都知道受僱的關係會於某日結束,僱主對你的投資自然不會太多,福利也相對較少,而且約滿後可能不獲僱主續約而承受「無業」風險。但相對而言,「合約工」的薪金一般比相同職級的「長工」較高,在尋找下一份工或是完約轉「長工」可能會較具優勢 (試想想,如果同一公司完約轉長工減你人工,你不是也會再找下一份工嗎?),所以「合約工」其實是一種「風險投資」。

2. 年假
勞工法例是有寫每年最少七天年假,但法例是這樣不代表自己的底線就要這樣:一般的公司「長工」現今也至少一年有十天年假,其後更可能按年遞增 (嘛做得越耐越唔想你走,咪俾多o的假你囉)。合約上應清楚寫明入職的年假數目,但財政年度過渡的年假會如何處理並非必須寫在合約之中。不同公司對此會有不同做法,例如 (1) 年假累積至特定上限便不再累積 (2) 年假必須在同一財政年度用完,否則當自行放棄論。如果合約沒寫,建議在簽約時也可以問一問 HR;尤其是試用期期間一般不可放取年假,所以有時完了試用期便要清假的情況也很常見的。

3. 收入的構成
「咩話?收入都可以有陷阱?」對,合約上收入的寫法也可以是一個陷阱。有些合約的收入是以「薪金+津貼 (allowance / subsidy)」的方式寫出 (這裡的「津貼」並非指租樓可以扣稅的「房屋津貼」(housing allowance):例如你每月的收入是 HK$14000,合約卻寫成「薪金 HK$10000 + 津貼 HK$4000」的形式;或者有人會覺得「無所謂啦,我一個月都係收一樣咁多錢,一年都係用 HK$14000 來計稅姐」這話確是沒錯,不過在一些情況下薪金也會被當作扣減津貼後的數目 (上例即 HK$10000) 來計算而受影響,例如:(1) 強積金少o左 (雖然我覺得強積金 eventually 都係倒落咸水海) (2) 你向銀行借錢 (主要是按揭) 時銀行評估你的還款能力會降低,令你有可能不獲貸款 (3) 當你辭職時,勞工法例規定未放取的年假會以薪金折算,在上面的例子則是以 HK$10000 而非 $14000 折算,所以遞信前最好先放取所有年假 (4) 津貼並非薪金的一部分,拖欠津貼未必受勞工法例保障。

4. 假期
究竟寫勞工假期還是公眾假期有薪與否」這個常常說的就不再說了。另一點要注意的是只有「按連續性合約受僱滿3個月」的僱員,僱主才必須給予有薪法定假日。換言之即使是「長工」,試用期三個月內的勞工假期也是可以無薪的。說實話現今大部分公司都是公眾假期有薪的,那些左度右度斤斤計較的公司肯定也好不到哪裡去,為何還要為其工作?(擺到明勞工假期跟公眾假期不一樣就係俾人捉蟲,所以作為求職者就更要帶眼識人了)

5. 工時
合約上工時也是必須清楚寫出:即一個星期工作多少天及每天的工作時數 (或工作時間),一般來說,最低工資的計算是以合約所寫為依歸。

6. 簽約的對象
經由獵頭公司 (或者不是直接 apply) 找工的人要特別留意,有些合約的對象並非跟上班的公司簽的,這種合約即所謂 Secondary / Indirect Contract:即是你跟一間公司簽約,而該公司指派你去另一間公司工作。以一些行業來說,這種情況也很常見:就連政府都有一種名為「T-Contract」的 manpower 外判方式,透過獵頭公司尋找合適的資訊科技人手。我不是說這種合約方式有問題 (例如 T-Conract 基本上等於在政府部門返工,只是不是公務員而已),但獵頭公司的合約出現上述的陷阱會更高;所以簽之前要格外留神,要確保每項條款都是自己可接受的程度。

7. 離職相關條款
根據勞工法例,合約上一般都應寫出離職所需的通知期。一般是首月即日通知、第二及第三個月 7 日通知,其餘皆是一個月通知。當然這通知期並非硬性規定,例如可以是三個月通知又或是過了試用期也是 7 天通知 (一般的工種三個月通知期太長了吧,通知期內一般是不可放取年假的)。不過也有些誇離職條款如「任何情況下,離職後一段時間內不可從事特定工種」,有關條款可能會大幅封閉離職者的事業發展,應小心考慮有關條款有否對到將來的發展帶來的影響。(當然,像上面的 T-Contract 政府也有規定相關條款,但只是一段時間不可再報 T-Contract 工而已,對事業發展則沒太大影響)

我大概想到的暫時就有這樣,如果再有便再更新吧。

2014年7月1日星期二

「動漫塔利班」的「反對主義」

在以前數碼電視在香港未是十分普及,某三色台還只有「一中一英」兩個台  (下文均只描述三色台,請無視地方台) 的時候,香港的外購日本動畫皆主要在唯一的中文台播放;而不像現在「三色五台」的模式能在「三色第二台」播放 (當然現在日本的動畫主要在深夜播放,尺度也相對變得較低,如何處理好外購日本動畫也是一項重大挑戰)。

現在的大部分外購的日本動畫均像英文台的外購劇集般請供雙語廣播,這是一些動漫迷們一直爭取而雙贏的結果 - 想聽中文可按中文聲道、想聽日文可按日文聲道,連字幕都可以選擇出唔出 (當然如果能發展到出日文字幕就更好了)。在這個長久的過渡時期有一類動漫迷,他們盲目支持日本文化;他們的行為俗稱「逢中必反」- 不論作品質素,只要日本的外購動畫在電視台上是含有「中文歌」、「中文配音」、「中文字幕」、「中文譯名」等等都會立即跳出來反對、謾罵。

他們的行為被稱為「動漫塔利班」:「為反對而反對」、「勢要中文創作消失」。他們自我中心,完全不理會別人的論點;他們只覺得「我覺得應該只有日文版,你支持中文版就係偏幫電視台」,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忽略大多數受眾者的感受 (電視台大多數受眾者是普羅大眾,並非只有動漫迷)。常常聽到的幾款問題言論包括以下:

(1) 「毫無尊重」
以為用粗口、串人同不斷重覆負面字詞如「廢」、「垃圾」就好似好威咁。他們會話「你唔識日本文化,唔值得我尊重你,所以我要鬧衰你!」咁係咪即係「我覺得你唔值得你生存,所以我要捅死你!」呢?呢種邏輯極度有問題,說這話的人完全係反映出自己的不智,這種自命高尚的人最唔識尊重的便是他自己。

(2) 「未審先判,出o左再判」
連中文歌都未出,就已經話「中文歌一定係差」,完全唔去參詳其質素究竟係點。就算出o左,有人話「它有o的o野都幾好」,他們就會話「它明明就係差,你竟然話它好?枉你為動漫迷!」之類。無疑有些地方可能是要改善,但他們除了「無晒中文就最好」卻不會提出其他的改善方法,這種行為不是「討論」而是「批鬥」- 就像一些說「幫九巴講說話的就是狗巴的走狗!」(我隨便舉例的) 的人。就算有人加以追問、提出證明,他們卻會「突然急性眼盲」裝作看不見,將對自己不利的信息過濾,完全當自己是判官一樣,只當自己的論點是對的、其他則的錯的。

(3) 「盲目崇日、雙重標準」
「明明那段係解作 A,點解會解作 B?明顯是錯翻真失敗」你所謂的「解作 A」其實只是某字幕組或漫畫中文版的翻譯罷了,又唔見你話o個o的差?他們又會話「還我某某聲優 (配音員)」、「還我日文 OP (主題曲)」之類的言論,很多情況你只用按電視遙控上的 NICAM 鍵 (即當時的「麗音」) 就可以聽到日文,但他們卻推說「我屋企電視沒有麗音,主聲道上應該播日文配音而非中文配音」What? 電視觀眾大多都懂中文而不懂日文,況且說這話的人連識唔識日文都好令人懷疑,竟然要大多數的受眾去聽非流行語言 - 他們要的就是只可以有日文聲音的出現,不許有中文聲音;這才符合他們的言論和行為,實在自私至極。

我個人如果有日文配音一般都聽日本配音的。以前在電視要聽日文版也會受中文化的影響 - 例如它以前要播中文歌曲,大多都配以內崁式字幕,即是會遮住部分畫面 (主要受影響的在於日文歌詞字幕);又或是以中文標題畫面取代原有日文標題畫面 (你明明節目表或過場時等等都已經載有節目名,無必要再加上中文標題) 等等。這種情況近年已大有改善,這可以看看近年電視台對以下動畫的處理手法:

《アクセル・ワールド(加速世界)》
老實說,這動畫是不應該在下午六時二十五分播放,而應該像《神様のメモ帳(神的記事本)》般於接近凌晨播放。歸因尺度問題,有些畫面不得不被剪去,但過度刪剪又會使其劇情犯駁 - 單以一個 OP1 的畫面就已經令你每一集都剪的要命,那你為何還選下午連家長指引也不能加的「合家歡時段」播放?最後有的折衷的處理方法便是第二天早上加上家長指引並減少刪剪,因為無法重新由第一集再播過,只好等之後重播的時候了。
另外一則是無理爭議:翻譯用字的我個人覺得中翻是無問題的,畢竟看中文的不會知道「君」、「醬」、「先輩」是甚麼意思,而用「阿」、「小」、「師姐」是沒有問題的,我理解不到為何有些人非要使用大眾不明白的字不可。

《しゅごキャラ! (守護甜心!)》第一季
此動畫在三色台播放最大的爭議在於其 OP 的處理手法 - 由一開始 OP1,到第 27 話換成 OP2 都是無論聲道都是播放日語版的 OP。怎料過了三集的第 30 話忽然出現驚人的現象 - 畫面轉了 OP1、日文聲道聽到的是 OP1、出現一些跟 OP1 不搭的內崁式字幕:原來中文聲道那邊新加了一首中文 OP,而該中文 OP 是根據 OP1 的旋律,所以用回 OP1 畫面。你中文聲道要用中文歌是你的事,重點是你不要影響我聽到的日文歌,無端端我又要聽返日文 OP1。最後過了幾集因應一些人的建議,採用 OP2 畫面,各自的聲道則使用各自的 OP - 即中文聲道播放中文 OP、日語聲道播放日語 OP2,照顧兩者需要;這樣之後仍然嚷著要回日文 OP 的人便顯得不理性了。
將一些日本專有名詞本地化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無意思的本地化卻令人反感。其中「テレビを見ています?」是解作「你有看電視嗎?」。「電視」並非香港人不懂的名詞,電視台卻翻譯成『有看「香港早晨」嗎?』,這種情況才是多此一舉。



這場「日文 VS 中文」的鬥爭中,有一群來自中立立場的的聲音。他們希望求同存異,雙方彼此包容。例如他們會懂得爭取雙語廣播,又或尋求對雙方都能有所改善的方案。《加速世界》的剪片問題及《守護甜心》OP 問題等的正面改善便正是他們爭取的成果,但「塔利班」們仍不死心,繼續打著「中文快點消失」的旗號,繼續反對、謾罵;連這些中立者也批評,質疑他們「為電視台撐腰」。要不是有這些人在默默爭取,我想到現在你在電視看動畫還沒有日語配音聽吧!

於二千年之前還外購動畫還未有外語配音在電視配音的時代,香港的外購動畫的「中文化」處理質素是不錯的 - 像有《寵物小精靈》的中文名及精靈譯名 (譯名我個人覺得不錯,至少比《神奇寶貝》以及現在一些跟隨台灣的精靈譯名好得多)、《數碼暴龍01》的主題曲「自動勝利 Let's Fight」、《百變小櫻》的主題曲等等都是耳熟能詳的例子。近年填詞水平下降、翻譯經驗不足,加上入行人數少、導致人才凋零,難道「中文歌、中文翻譯完全消失」就能解決問題嗎?這只會把行業困於死鬥之中,無法翻身 - 數年前連「兒歌金曲頒獎典禮」消失了,正正也是業界萎縮的結果。

其中一段 Reference 是這樣寫的:「要是他們得逞了,電視台、漫畫商今後都依他們主張的事來做,那麼,本地語言版本就無法製作、無法誕生出來,未出世已夭亡。屆時喜歡本地語言的人,無法透過自己熟悉的語言去接觸作品,又有誰要喊真的「還我中文版動畫」、「還我中文版歌曲」?進一步來說,本地觀眾甚至會因此而放棄接觸該作品。即使仍然接觸,作品也無法把訊息有效地傳遞給受眾。結果,對作者、作品、受眾來說,這是三輸的局面。」這絕對不是大眾所期望的結果。

這種「逢X必反」「為反而反」的納粹思維,只顧自己而忽略大眾感受、胡亂曲解別人的意思,與人類社會多元文明發展背道而馳,造成雙輸局面。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中,連尋求雙贏方案的人也盲目攻擊;只想將反對的東西從世上消失,窒礙社會發展,簡直貪得無厭 - 稱他們為「恐怖分子」也十分適當貼切。

唔知點解,這情況跟現今的另一項反某交通工具公司的情況有點像?

Reference:
《納粹思維仍是動漫迷主導思想》
http://hkari.cuhkacs.org/wordpress/index.php?p=963
《罵夠了沒有?》
http://www.inmediahk.net/node/25891
《香港電視台與動漫塔利班雜談》
http://ahonagomiacg.000a.biz/wordpress/2013/04/02/hong_kong_broadcast_with_acg_1/
《與導配會面》
http://leeyc0.wordpress.com/2010/11/13/%E8%88%87%E5%B0%8E%E9%85%8D%E6%9C%83%E9%9D%A2/

2014年6月29日星期日

「港鐵都會票」車費優惠的雙面刃

今早在附近的港鐵站看雜誌,才留意到今天原來是港鐵每年一度的加價日子。本年度因應加價推出的優惠共有三項:(1) 「港鐵都會票」;(2) 例行的「即日第二程車費九折」;(3) 「早晨折扣優惠」。其中 (1) 已實行大約一個月左右,而 (3) 則將於九月一日實行。選擇交通工具的因素並不只限於價錢,還有其他因素 (如果只考慮價錢,咁的士無可能生存到)。同樣,作為獨立車票的「港鐵都會票」確實能帶來一點折扣,但選用前也需留意它會帶來的一些不方便 (flexibility decrease) 是否足以彌補那些折扣。

「港鐵都會票」(下程「都會票」) 跟以往的「全月通加強版」(下程「全月通」) 是一個截然不同的優惠:「全月通」是一種記錄左八達通卡上的優惠,當你在非指定車站落車,系統會自動計算餘下車程該付合額從而於八達通扣除車費。「都會票」的情況是你將會無法出閘,需要或客務中心繳付全程車資。反之如果你用「都會票」入閘後發現漏了東西要同站出閘,你就必須使用「都會票」出閘而被扣減使用次數。這種使用限制某程度上帶來一種不方便,並不適合大意的人使用。

同樣因為「都會票」是獨立車票而非記錄在八達通內,意味著使用它將失去所有八達通相關優惠。除了荃灣西站以外,適用範圍內的新車費大致分為三個等級:$9.0、$11.1、$13.2」。「40 程 HK$400」單以這點來看 HK$400 / 40 = HK$10,即是要平均每程要多於 HK$10 才能節省車費,加算「即日第二程車費九折」即需多於 HK$10.5。這價錢看似適用於大部分的過海跟將軍澳來往荃灣的車程,但如果再加算青衣上環、灣仔、銅鑼灣、炮台山、北角均設有的 「港鐵特惠站」 ($2) 的話,即最少需多於 $11.5 (超過 $11.1) ,還沒有計算將來的「早晨折扣優惠」及「全月通」的七五折。終觀而言其實使用八達通也可以令一程 $11.1 的車程減至低於 $10,選用彈性較低的都會票便變得沒有意義。

另外一點的不方便還有「次數限制」,「30 天內乘搭 40 程」的設計好明顯是為了賺五天工作週的乘客的油水而設:既然有次數限制,為何還有使用期限?返工有一樣東西叫做「放假」(病假、年假、公眾假期、勞工假期等等) - 這會令五天工作週的上班族三十天內的返工天數少於二十日,每少返一日工就搭少兩程車,即係最少蝕 HK$20,可能已經是你使用都會票一兩個星期所節省的金額。這放假的 issue 在長假期如復活節、聖誕節和春節特別明顯,所以買之前最好諗清楚自己未來三十日究竟係咪會返二十日工,過期用唔晒 Quota 係會蝕返轉頭。除了「放假」還有另一種「放工消遣」,有機會令你本來的一程超過 $10 的車程變成兩程少於 $10 的車程,令你「用又蝕、唔用又蝕」。

總括而言,「都會票」適用於以下幾種人:
1. 五天半或六天工作的人
2. 返放工模式單一,不放假、不消遣的五天工作者。(俗稱「宅男」/「宅女」)
「都會票」要用得其所,需要有長遠的計劃;不要只看眼前的節省金額,最後次數用不完便會蝕返轉頭、得不償失。

換而言之,都會票只是一種令港鐵賺錢的商業手段 (類似於捆綁式銷售,你買左唔用盡就會蝕)。竟然有人話呢種商業手段叫恩惠,稍為用下個腦都知蝕多過賺;將蝕自己錢的o野話係恩惠,真令人懷疑這樣說有何目的。

2014年6月28日星期六

沙田RDP的修訂方案

早幾日,沙田區的巴士路線發展計劃提出修訂方案文件。相比起前幾年大多都是開完一次會就算,近年會有修訂方案 (可能係呢幾年的方案改動特別大同特別差),,做法上算是比以往有改善,不過改善後的修訂方案水平仍比以前不用修訂的水平實在差不多。如果以一百分滿分來說,本來建議的分數我想大概只有 20 分左右,今次頂多只有 45 分 (即合格多一點而已)。總括而言都是偏差的 (不用 50 是我不覺得它中規中距)。

加價問題,我個人意見是「我接受到你加,你加要加得合理、有參照點,無端端加接近兩蚊勢不可行」。如果有找過幾次工的人一般都會明白你叫價一般都會「叫高o的」,因為 HR 會壓價,你接受從而令雙方皆處於可接受的水平。所以唔需要將個加價這點看得太認真,唔係叫你一開始就接受,但唔需要將「加幅太高」的問題無限放大 (就好似某個網咁),要做的就只有反對它令它還價,就是這樣而已。修訂方案下仍有以下數項涉及收費調整:(因為跟參照點比較,以下所有收費以未於7月加價收費為準)

1. 82S 改 82C 由 $7.7 下調至 $7.0,去科學園仍然比 43P 貴 (區外線改區內線貴左已經有問題,要改都應該保持 $6.5,可惜這是特別線無人問津)。
2. 88X 唔應該開 (藍田係要有車去大老山隧道,但無必要行觀塘繞道同收咁貴,你延長 80X 或 83X 就行了吧,83X 今日修訂後不改動走線才是正常舉動)
3. 286C 由改 86C 全組改為只改 86P 及 86X,重蹈數年前把 86P 改青沙的舉動 (馬鞍山無太大的必要有青沙線:去油尖旺有 81C/87D 唔會考慮你轉車)
4. 280X 下調至 $8.5,即 81C 線水平我覺得可以接受 (不過繁忙時間班次只有 20 分鐘而且穗禾苑總站受限只能用細車,非繁忙時間的班次難以想像)

總括而言是只有 280X 稍為可以接受 (但仍然偏差)。其次就是「縮沙」問題:有些本來理念正確,但改法需調整的建議遭反對而作罷,造成惡性循環。

1. 81C 是應該全日分拆,為何不分拆?維持原建議還減班巴士公司究竟想甚麼?
2. 不少路線仍要行亞公角街 (89D, 87D......)。
(https://www.facebook.com/ShaTinBus/posts/276223769228626)

還有其他不少該做的,建議中也沒有出現
1. 81S 其實可以改行青沙入旺角跟 270P 行法至佐敦,經青沙至旺角無o左 272X,往旺角基本就是靠 287X 塞完佐敦先去到旺角。(另外,81S 跟學校假期有何關係?)
2. 青沙線的價錢仍然不一致,現金無得轉車。

不過也見到一些修訂後有見改善的方案:286X 終於不用全日分拆,246X 非繁忙時間肯定極少人搭;繁忙時間分拆已是不錯的方案,也回應了走線慢的要求而不入大圍鐵路站及改行長沙灣道。不過 286P 如果是先到長沙灣再到深水埗 (返工時間應該是去長沙灣的人多於深水埗) 就更好了。

另外,有些建議有可疑點:
83X:非繁忙時間班次如何?89D 換成 83X 明顯疏了很多。
87D:「同時為更有效分流乘客,早上往九龍方向部份班次將以旺角站為尾站」旺角站?
80M:增加分段收費為何不出隧道就開始要到市中心才開始?希爾頓不一樣價錢;此舉與 82M 跟 85A 合併時增加的第一城站 K 型分段收費差不多無奈,不過叫做有好過無。

修訂方案仍然有不少進步空間,今次只是回復到數年前的水平而已。近年鐵路變遷所帶來的挑戰很大 (沙中線、觀塘線延線、西南港島線),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吧。

轉工的「溢價」收獲

每次到銀行處理各樣事務時,職員通常都會有意無意地提起各種生活上的話題。在年輕一代來說,工作一般就是最能搭得上嘴的話題。「請問你做盛行?」「我做 IT 呀」那我也不介意回答這個問題,銀行職員也只是打一份工的嘛。怎料這位職員十分健談地繼續話題:

「咁做得辛唔辛苦呀?你今日放假咩咁得閒過黎o既?」
「我係呢度附近返工,而家 lunch time 嘛;都唔算好忙咁啦。」
「我地呢度都有人係做 IT 不過都幾忙,有時夜晚十點幾都仲要做o野呀。」

這位銀行職員對資訊科技行業的認知,似乎就只有來自她的銀行的 IT 部門的工作情況。從她的說話可以看出:該銀行的 IT 部除了「夜晚十點幾都仲要做o野」以外,還好像忙得連午餐也沒有時間吃。說實話要問「香港有多少個行業是不用超時工作的?」答案當然是「幾乎沒有」的。要說超時到十點就說辛苦的話;看看那些剛畢業當會計的,能早於日出時間回家已經暗自竊笑了。

以資訊科技行業來說,不同的工作情況因工作性質而異:例如你的客戶訂下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或限期也是沒有辦法的,嘛對外行人來說 IT 只不過像是像「智能手機上按兩下設定鍵」的簡單操作罷了。IT 公司的類型也五花八門:有專門做 support & maintenance 的、有幫人寫應用程式的、有賣 software 的、也有賣 hardware 的等等。科技已經融入我們的生活之中,就好像以前手寫的日記也變成現在的網誌一樣。

早前看到一段新聞有關 IT 行業的新聞,內容寫著「初入職程式編寫員 (programmer) 起薪點約1.3至1.5萬元,累積兩年經驗或可轉型至系統分析員 (system analyst),三年資歷薪金可躍升至2.5萬元。」,再落少少卻有一句看似充滿矛盾的「企業加薪約4%至5%」(15K 加兩次 5% 大約只有 17K,第三年要跳到 25K 大約需要加薪 47%;就算以每年加薪幅度相等計算,15K 要每年加 19% 第三年才會有 25K。兩種情況基本上都無乜可能,反而最有可能的是 15K 每年加 5% 加十年先有 25K)。事實上,以上兩者並無矛盾:因為「加薪」除了「企業加薪」外還有「轉工加薪」。所謂「轉工加薪」顧名思義就是當你轉工的時候,新僱主願意提供比現有工作較高的薪金。

於市場上招聘人手的薪金是講「市場價值」,就是你工作一年理應所得的市場人工增幅理應為「通賬+一年經驗」的錢;而偏偏大部分的公司就則只按通賬或更低的幅度作加薪,這兩者的薪金差距稱為「溢價」。轉工可以有十萬個理由:甚麼工作環境差、上司對你不好諸如此類,但叫價 (寫 expected salary) 的時候是極少求職者寫上自己現職工作相同或更低的薪金的,因為「轉工」是「追回溢價」不可錯過的唯一機會 (要現職的公司幫你追回溢價是不可能的;因為公司會怕你利用它,幫你加完之後會調轉槍頭照樣走人)。

在我眼中,加薪幅度低於通賬的公司其實已經代表它即使升職也無法追回溢價,一般都不宜留太久 (因為就算升職,人工仍比市場招聘同樣職位的人工低一截)。如果公司是凍薪甚至減薪,作為僱員便應該考慮轉工,因為每次轉工「追回溢價」的增幅是有上限的 (即所謂「叫價受現價影響」),累積的溢價太多會令你窮一生的精力也無法把價值追回至市場水平。一次的凍薪或減薪造成的溢價增幅過於巨大,所以先會有「唔加人工就係叫你走」的講法,更不用說減薪的情況了。

所謂「良禽擇木而棲」、「魚唔過塘唔肥」,這個社會也不是「無o左邊個唔得」,現今社會是只有有極少數人是「一畢業就打死一份工做到退休」的。相對於會計行業被 Big 4 壟斷,IT 到處都是機遇:你看那深水埗黃金商場裡有多少人,或者看看你自己的智能手機裝了多少 apps 便能明白了。因為職位的供過於求,也造成了行業的不穩定性:當你不滿意現時的工作環境,要尋找一個更滿意的工作環境其實也不是想像中困難,只在於你肯不肯去付出。

當然轉工「追回溢價」也帶來其他代價:就是你要重新適應一個新的工作環境。此舉其實風險甚高,因為可能你的新上司比現有的更差,或者工作比以前更忙。你已知你現有環境是如何,是無法與一個未知環境作比較,這就是所謂的「轉工風險」;而且轉工有得多麻煩東西要做:例如寫履歷、準備面試、複習行業相關知識等,所以有些人會放棄「追回溢價」的權利安於現狀,這個完全取決於個人選擇。

曾經有舊同事在我離開了那公司以後,有一天問我說那舊公司以因他工作大約只有半年而沒有給他做 appraisal (即不獲加薪) 應該怎麼辦。該公司是加薪幅度低於通賬的類型,所以我做了一年多便辭職轉工了。他也明白這溢價原理,知道他如果要多待一年才決定去留造成的差額實在過於巨大。但坦言該公司的工作環境尚算不錯,他因此既想要加薪 (哪怕是一點也好) 也想留下工作。不過「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我覺得他應該要作決定:一係立即轉工走人、一係多待一年看看如何才決定。因為市場經驗一般以半年為單位,他在那公司剛好有半年經驗,遲兩三個月才轉工跟現在就轉所帶來的增幅實在沒有太大差別,猶豫不決只會誤了大事。

轉工還有其他東西要留意,其中一項要留意的叫「求職陷阱」:例如未有確定 offer 時絕不能讓身份證明文件離開自己視線範圍 (你可以給他核對個人資料,但不可讓他拿走,因為他可以影印作不法用途);就算確定 offer 也要小心核對合約內容的每一項條款,好像之前提到的「究竟寫勞工假期還是公眾假期有薪與否」之類 (其實我唔明點解有人會寫著勞工假期才有薪的合約都去簽,有o的o野唔係應該要清楚確認所有o野保障自己先做o既咩?),有些更詭異到我完全無法理解為何有人簽的條款都看過了 (有機會再說)。所以,一連串的求職活動所帶來的溢價收獲還是有價值的,關鍵在於你肯不肯付出和留神而已。

30 Jun 2014 追加
1. 有人話通縮的時候轉工加唔到人工,工作經驗所累積的溢價是不受通賬或通縮影響的。
2. 此文是講緊「同行轉工」,唔係指「轉行」。

11 Jul 2014 追加
1. offer 有問題係應該要 reject,唔係無得揀你就要自貶身價,做對自己不利的事情,隨便 accept offer 對前途是有影響的。
2. 我唔鼓勵轉工次數過於頻密,但同一份工做三年五年十年都見唔到一個合理 (合理=高於通賬) 的薪金調整一定唔係一件好事。

Reference:
《研究:長期不轉工‧少賺五成》
http://biz.sinchew.com.my/node/97444
《加人工的代溝》
http://tips.ctgoodjobs.hk/columnist/icy-wong/2013/02/04/%E5%8A%A0%E4%BA%BA%E5%B7%A5%E7%9A%84%E4%BB%A3%E6%BA%9D/
《理財第一波:轉工的溢價》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0427/18701673
《轉工加薪的一些事》
https://hk.finance.yahoo.com/blogs/%E7%90%86%E8%B2%A1%E5%A4%9A%E9%9D%A2%E7%9D%87/%E8%BD%89%E5%B7%A5%E5%8A%A0%E8%96%AA%E7%9A%84-%E4%BA%9B%E4%BA%8B-085356688.html

2014年6月21日星期六

信用卡的消費推廣

(因為不想變成幫銀行做宣傳,所以會把銀行名稱省略及將專有用詞一般化)

某銀行的信用卡再次推出夏季消費獎賞活動,活動主要圍繞一項簽賬活動 - 「零售簽賬滿 HK$600 可獲額外信用卡積分」。今時今日要簽信用卡簽六百蚊實在太容易了 - 跟同事們去吃個飯 (偏偏我早兩日還叫了 PHD 簽了八百多元那時活動還沒開始。。。) 又或者去百老匯要簽個六百元也是十分容易的。不過今年的條款又跟上年有些不同,一時無聊就把兩年的「遊戲規則」比較一下。

活動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逢星期六日於指定商戶簽帳滿 HK$600 可獲額外積分」。今年積分每 HK$600 可獲 20 分,上年則為該簽帳額十倍積分。去年的規則明顯較具優勢,因為簽得越多額外積分越多。以一般信用卡 HK$250 = 1 分的兌換率計算,即使簽最低要求的 HK$600 去年可獲的額外積分 (交易本身有基本積分,十倍是指額外獲九倍積分) 為 600 / 250 * 9 = 21.6 分,仍然比今年的 20 分高,(「分單」?當然不計算在內吧!) 這優惠明顯比上年「大縮水」呢。

第二部分則是「任何日子簽帳滿 HK$600 一定次數可獲額外積分」。基本上除了「分期付款、網上購物、非消費交易」等等以外的簽賬都可以計算在內,兩年的「次數要求」跟可獲積分額均不同,簡列於下表:
去年
次數5-910-1415-1920+
分數50150250350
今年
次數7-1112-1617-2122+
分數100200300400
綜合兩表如下
次數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去年分數50150250350
今年分數0100200300400
今年的「起錶次數」雖然比上年高,但大部分情況下今年可獲的積分均比去年多。而且今年連海外簽賬也計算在內 (不過我很少出國,跟我沒有太大關係)。不過因為第一部分改為固定積分,計起上黎賺到的積分都是差不多。

不過比較歸比較,所有活動跟優惠其實都是商業活動;你知道有這樣的優惠,你去參與才會得益:就正如八達通日日賞,你知道有樣咁o既o野你去登記先有得玩,你唔知無登記就唔會有八達通積分,這樣商業機構才能吸引你去用它的產品,或是光顧它的服務。

最後要說的是,信用卡不是生物;作為它的主人,應該是要「將其駕馭」而不是「被其駕馭」。使用信用卡最重要是留意自己的負擔能力,應該要簽卡的時間才簽卡;而不是任何時候也使用信用卡 (例如光顧一些地方簽卡一般要比現金多付一點,那一般都是付現金),適當地使用信用卡也能帶來不少好處的。

2014年6月18日星期三

ペルソナQ シャドウ オブ ザ ラビリンス Persona Q: Shadow of the Labyrinth

六月了,暑假差不多來臨了 (其實跟我沒有太大關係,畢竟我已畢業多年了)。最近正在玩一隻新的 3DS 遊戲:《ペルソナQ シャドウ オブ ザ ラビリンス(女神異聞錄Q:迷宮闇影 / Persona Q: Shadow of the Labyrinth)》(下稱 PQ)。


我以前並沒有玩過《女神異聞錄》系列的遊戲 (去年出的《真・女神転生IV(真‧女神轉生IV)》也沒有玩過),玩此遊戲的原因純粹在於它的賣點如下 (另外還有 CV):

「世界樹の迷宮」シリーズならではの遊びを取り入れた
ペルソナシリーズの最新作。

適逢 ATLUS 被母公司 INDEX 合併後,INDEX 在《世界樹の迷宮 (世界樹迷宮)》(下稱 SQ) 系列第五作《新・世界樹の迷宮 ミレニアムの少女》(下稱 SSQ) 發售當日 (2013 年 6 月 27 日) 宣告破產;意味著世界樹迷宮系列新作發售無期。或者有人會問:不久前推出的《真・女神転生IV》應該大賺才對的,怎麼還會破產的?其實兩者並無關係,INDEX 都係做數做出禍俾人捉蟲,導致旗下的遊戲品牌 ATLUS 也遭殃。不過最後 INDEX 被世嘉 (SEGA) 買下,ATLUS 又重新作為子公司繼續運作,如是者遊戲開發業務也漸漸重回軌道。

說回遊戲,因為今年應該因此不會有 SQ 續作;於是就玩 PQ 過一下 SQ 癮 (本來下一隻想玩的遊戲最快都要等到十月,這個看了 CV 就更想玩就買了),總括而言大體的系統構成跟 SQ 差不多。個人玩後感計有以下數點:

1. 難度
SQ 系列自 SQ4 開始加了一個較易的 Picnic 模式,SSQ 再追加了一個較難的 Expert 模式 (依我看 SSQ 的 Expert 比 SQ4 的 Standard 還要易);PQ 難度依次由易至難分為五種:SAFETY、EASY、NORMAL、HARD、RISKY。其中 RISKY 因為遊戲開始時選了不能更改,所以我沒選 RISKY 就選了 NORMAL,以雜魚敵來說就應該比 SQ 系列的難度還要低,但打 FOE 的難度卻是比較高,所以還是沒有改成 HARD。。。所以說 NORMAL 就是不難不易的合適難度,SQ 的普通難度對新手來說也是挺吃力的。

2. 遊戲技巧
「以敵人的弱點作攻擊」是任何戰鬥遊戲的共通技巧之一,PQ 相較於 SQ 來說特地放大了這一點:成功擊中敵人弱點或 Critical Hit 會使角色進入 BOOST 狀態 (類似的系統似乎承襲自同系列的其他遊戲),多人進入 BOOST 狀態即可在回合結束作追擊或總攻擊,追加額外傷害。如是者,遊戲戰鬥上依存於不斷攻擊敵人弱點或使用增加攻擊數的技能 (博 Critical Hit),而不是像 SQ 一樣靠技能組合取勝。對著一些有弱點的 FOE 基本就是一直攻擊其弱點,中狀態也沒有太大問題。還有就是即死攻擊氾濫,甚麼「光闇屬性=即死攻擊」就是用來清雜魚的;這跟 SQ 的實在十分不同,令 hage (因隊伍全滅而 game over) 的機會大大降低。

3. 迷宮要素
不像 SQ,PQ 的路大概只有一條 - 走大段冤枉路要走回頭的機會十分少,至少到第三迷宮都是這樣沒有太多的冤枉路。而隱藏通道基本用探索技能 (甚至用看的都能,就算看不到都有語音信息) 也能找的到出來,不像 SQ 系列中到了後期要靠逐格停下探索的 - 地圖探索上的作業量可謂 PQ 比 SQ 低了很多,但又不是完全沒有樂趣可言,這個在《女神異聞錄》系列跟 SQ 兩者之間總算取得一定平衡。
另外,PQ 的迷宮 DATA 必定儲存在 SD Card 裡;意味著你玩此遊戲換機會十分麻煩 (因為 SD Card 內資料跟主機是綁定的,將 SD Card 換到另一部機應該是不可行,除非使用主機進行資料轉移),如果主機忽然壞掉就可以跟地圖 DATA 說拜拜了。

4. 故事
SQ 由初代至第四代只有零星劇情,沒有故事可言;SSQ 開始就有故事模式有一些語音動畫之類串連成故事。PQ 可謂故事劇情語音均是十分看重,只是開首的劇情如果慢慢聽完所有語音已差不多用了半小時 (完全迎合為了 CV 而購買的玩家口味),不過不喜歡的玩家也可以直接 skip 無傷大雅。可是有些迷宮的解謎部分卻需要部分劇情文,skip 了解謎的劇情可能就不知道迷宮如何繼續走了。(當中有一段是要順序走特定的門才能解鎖前進的路搞了很久。。)

5. Persona 合體
相較於 SQ 而言,角色本身的技能比較少。(SQ 是升級獲得技能點來自己選技能,只要有足夠的技能點想選多點技能都可以;PQ 則像《寵物小精靈》般升級習得,而且最多只有六個技能) 副 Persona 正好提供額外的技能來彌補不足,而且也在戰鬥中提供額外的 HP 和 SP,增強續戰力。玩 SQ 打雜魚戰幾乎都要節省 SP 而完不用技能的,PQ 因為有「BOOST 狀態下使用技能零消耗」及副 Persona 提供的額外 HP / SP,在玩家上手可算挺方便的。

總括而言,這次的 crossover 可算是挺有趣,但遊戲售價達 7538 YEN 確實是比較貴,不過它還算是值得玩的 - 不論是為了 SQ 還是《女神異聞錄》系列,又或是單純因為 CV (它大部分人物都有十分多樣化的語音,都幾落本) 而玩也適合的。

另外吐槽一點:這可惡的 200YEN DLC.......



2 Jul 2014 追加:這可惡的 Navigation Voice 還要 600YEN.... 我買了!



2014年5月27日星期二

exceptional behavior VS logical behavior

一般爭論大多都會遵從「少數服從多數」的規則,即是大多數人認為是對的東西便是對的,但這是不是必然的?如果「多數人」的主張是不是正確的話,那就無論任何情況也不應人云亦云,追求所認為正確的道路;縱使這或者會像下述例子般可以會被大多數人作質疑,但要是隨波逐流,所謂的「正確道路」就會慢慢退去;人類失去批判思考,導致不少重要的理念消失,社會則因而退步。

《你會讓火車撞向一群還是一個小孩?》
曾經流傳著一個兩難的故事是這樣的:平原上有兩條火車路軌,有一班小朋友分別在這兩條路軌上玩耍,其中有一位小朋友在已經荒廢了的路軌上玩,另外有十數位小朋友則在仍然使用中的路軌上玩。現在有一輛火車正駛向這群小孩的路軌上,假設火車並不能停下,而撞上的話肯定必死無疑;你作為這輛火車的駕駛員,你會選擇把火車改變方向為駛往荒廢的路軌嗎?
大部份的人會從人數多寡作考慮而選擇救多一些人,即是改變方向那名在荒廢的路軌上玩的小孩。但是另一個問題就會出現:那位選擇荒廢路軌的小孩顯然並沒有做錯,而他的朋友們則是錯誤地選擇了在不該玩耍的地方玩;但那名沒有做錯的小孩,卻因為做錯的小孩們而被犧牲了。
要是我是駕駛員,我不會理人數多少依舊走向使用中的路軌。一來固然不應犧牲沒做錯事的人,二來行駛荒廢路軌要承受駕駛風險:要是走荒廢路軌後發生事故,出事是不只是那沒有做錯的小孩,還有火車上的乘客也會有危險吧。

《正方形是不是長方形的一種?》
某中學有些甚麼課外活動舉辦類似訓練營的活動,其中一項活動為同學們在黑暗中手拖手圍成一些導師所提出的圖形。剛剛同學們完成了一題「正方形」,導師說下一題是「長方形」。當中有一位同學立即便說「我們已經完成了,因為正方形就是長方形的一種吧」結果這位同學便被旁邊的同學說了一句「你唔好o係度玩o野啦!」,也被導師以「擾亂遊戲規則」而被捱罵。
在數學定義上:「正方形」為四邊相等且四角相等的四邊形;「長方形」則是四角相等且對邊相等而已 (雖說中文上是叫「長」方形,但數學上並無規定四條邊相等便不是正方形,故可視為「正方形」為「長方形」的子集 subset ) 同樣的情況即使下一題不是「長方形」而是「菱形」也是可以立即完成的。在這件事上學生的說法並沒有錯,錯在出題導師對數學理論認知的失誤。但提出「已完成」的解說被大多數人的「這遊戲唔係預你立即完成」的局限觀念而被無視或指責,究竟是誰人的理解還是觀念有問題?

《港鐵定地鐵?》
「九廣鐵路」(九鐵) 與「地下鐵路」(地鐵) 兩者於 2007年12月2日合併為「港鐵」,兩鐵合併至今已有七年時間。我有朋友認為「九鐵」及「地鐵」兩間公司已經不再存在,故不應以從前的公司名稱稱呼現在的鐵路公司名稱「港鐵」。我跟他說「地鐵也可以指在地面下行走的鐵路,不一定指公司名」,他卻反問我「那部分觀塘線或荃灣線的架空天橋的是不是在地面下行走的鐵路呢?」「幾年後沙中線同南港島線通車,明明係同一樣o野仲要用過左去o既名黎分,到時新線應該叫火車定地鐵阿?係時候要分清楚,唔應該再混淆」那他也說得有道理,所以我認同他有些地方確實不應該稱作地鐵站,而應喚作港鐵站。
對我來說懷緬過去已不存在的事物根本沒有意思,而且指涉不存在的事物可能會引起排中律的問題,我自己一般也稱其為港鐵。漸漸開始,我也發覺身邊有人開始「把舊的說法混淆」 - 竟然有人走火入魔到話沙田可以搭地鐵!有一次我約朋友在旺角站等他竟然去了旺角東站,真的無奈極了。

《綠悠雅苑=居屋?》
「綠悠雅苑」或者大家未必熟悉它究竟是甚麼 - 它是位於青衣青綠街原本稱為「置安心」的房屋項目,後來由「先租後買」模式改為「直接出售」。很多人誤以為「綠悠雅苑」跟「居屋」無異,事實上並不是這樣:
(1) 「居屋」賣方為「香港房屋委員會」而非「香港房屋協會」,「綠悠雅苑」屬房協的資助房屋「住宅發售計劃」
(2) 同為資助房屋發售計劃,「綠悠雅苑」的入息上限及總資產門檻比「居屋」高。
雖然兩者的條款十分接近,但兩者並非等同。「居屋」並非泛指所有「非出租式的資助房屋」,而只是房委會推出的一種資助房屋而已。雖然房協的「住宅發售計劃」 已有很多年沒有推出 (其實居屋也有很多年沒有推出),但不少人仍會把兩者混為一談。要是你付款時連支票抬頭都寫錯,那真是蹄笑皆非了!

2014年5月9日星期五

微笑的功用 - 以異性作為招徠手段



香港某大型美式連鎖快餐店偶而擺放著以上的「招聘廣告」:
「Po Po / 19 years old / 4年麥當勞經驗」

以上的廣告一兩年前早已出現,我看到第一個反應是「十九歲、四年經驗,即係十五歲出黎做啦」,十五歲大概就是中三畢業的時間。既然出現在平面廣告上,應該就不會是兼職員工。這樣的平面廣告一旦被放出來肯定就不會收回,我想她要不是大概收了很多錢或是不知道它「真實的廣告收益」而被「騙去微笑」。至少我看到這廣告的反應不會是「微笑」,而是「苦笑」。

這平面廣告看來像招聘廣告,但它的「微笑」功能又不止用於招聘那樣少。要是刊出招聘廣告,只用隨便貼一兩張在店內便可,並不需要大費周章展示一位妙齡少女的樣子的。偏偏這廣告出現的位置並非於店內某一角落,而是放在餐廳大門前!其實效果就跟健身專門店在門前擺放某健碩美男子於店門前一樣,為的可能不只是以異性吸引招聘人手,同時也包括使用服務 (進餐 / 健身) 的人。

以此作為招徠手段對於一些心理質素差的人或許會有多少功效,始終「同性相拒,異性相吸」並非只於磁場出現,在生物學中多多少少也會有的。(當然人地係咁你係咪就係咁係兩回事) 不過所帶來的除了正面影響外,還有一些負面影響如「受廣告影響為發白日夢而無心工作」;更甚者可能會有極端情況發生,就像某電視台偶而就會播放的劇集中一些古代後宮爭鬥,為爭得「皇上」寵幸而明槍暗箭互相陷害差不多。

早前《不認錯者必遭失敗》的文章中提及大學時期 Jack 有一位同組的人曾經是我的同事 (姑且叫這位前男同事作 David 吧)。嘛他進來不久就開始有無意走到附近的女同事聊天,他的談話聲音大到連坐得老遠的我也聽到他的談話內容:有時就無端端問「你知唔知摩西分開個海叫咩名呀?」,有時又問「你住邊呀」、「你平時幾點訓呀」呢o的生活上的問題。

或者你會覺得講以上呢o的o野係好平常的事,但我從來就沒見他找任何一位男同事聊天談論以上這些內容。反之,他面對其他男同事則滿口挑釁性語句例如「我碩士畢業勁過你學士畢業架!」又或是「唔好意思呀我想教個邊既(女)同事o的o野點做,你可唔可以教下我點做呀」。有一次還無端端跟我說「今日有女同事A同女同事B同我一齊出去食飯呀你一唔一齊呀?」,何以有某兩位女同事一起吃飯與否成為我去不去一起吃飯的理由?大家都明其實即係話俾全世界知你對女同事A同B有意思啦 (其中有一位女同事大家都知她有男朋友,諗住一腳踏兩船仲想做埋第三者算吧啦你!)。

其中有一位男同事看不過眼,直斥其非「你成日行黎行去聊人傾計唔洗做o野o既咩?」。David 對他的挑釁行為進一步升級:「咁都好過你成日上網又睇 openrice 又玩電話好似咩都無做過咁啦」聲音之大似乎連坐在我後面房間內的管理層也清晰聽到 (老實說,臨放工或午飯時間看 openrice 及使用電話有何問題?至少比你動不動就問人摩西甚麼的來得好)。之後 David 的行為更變本加厲,每次行過那男同時的座位總要看他一眼,還要說「你咁得閒睇我做乜,我咪望下你又做緊乜囉」。有一次他仲趁住他放左工大大聲咁話「我間唔中仲見到佢上求職網站,我同 HR 傾開計話左俾 HR 知囉」,過左無幾耐他就真的離開了那公司。

David 是否對女同事 A 及 B 有意思並不重要,「不要跟你的同事談戀愛」這個職場的不成文規定應該大部分人都懂的。異性確實可以為招徠的方法,但不應視為一種手段 - 就看 David 有接近四分之一的工作時間都在跟女同事交談;有時我都會諗公司請個咁既人返來做乜,更甚者公司後來更邀請在職女同事拍 recruitment video。此法你可能吸引到一些人進來工作,但同時也令一些人因不滿而離開 - 請記著「別以為兩性關係是無敵的」。

2014年4月23日星期三

輔仁網,你係咪同九巴有仇?

(注:本文目的並非贊同九巴不合理地加價及削減服務;只是不認同該網「只為抽水而抽水」之嫌,將一些本來跟被抽水對象無關的也強行加以「莫須有」罪名的做法,順道說一下我的見解而已)

在我打完「港鐵可加可減機制」那篇之後,接著又到每年巴士路線發展計劃 (Route Development Programme, 下稱 RDP) 向區議會諮詢的時期。近年因九巴聲稱「嚴重虧損」而產生「接連加價」(其實港鐵每年都加價,仲猖狂過九巴兩年加一次)又或是「路線重組」等的現象。其實「路線重組」一直每年都有在做,只不過近年的反響比較大;就是有所謂甚麼「北區區域性重組」,人們才開始得以知悉所謂「路線重組」的存在。可惜近年很多人都對「路線重組」呈負面印象,重組便顯得越來越困難;結果便造成只能不斷加價的惡性循環。

今年度的 RDP 項目有很多都是這惡性循環下的產物:葵青區一般是路線發展計劃較早諮詢的地區之一,也是今年的重災區。今年可以看到建議中有三條新增的「特快」路線「35X」、「36X」及「X42C」(其中有些應該 google 一下都應該已經能找得到建議內容),加快行車速度本不是壞事來的,但看其車費差不多調高至車費等級表的最高准許收費已經不開胃。在早幾年的 RDP 並非如此「走火入魔」的:在兩年前的現在,沙田區 RDP (2012-2013年度) 就有以下一個廣為人知的「改左一半無改另一半」的建議:286X 跟 287X 線。


結果如何大家有目共睹:286X 一年前改成了大受歡迎,287X 到現在都還沒有改得成今年還說要改於水泉澳作總站並加價至 $7.7。在市民的角度,加價當然是大家不希望的,所有人無端端加了九毫 ($6.8 -> $7.7) 當然不能令人信服;但是不是連當時的三毫 ($6.1 -> $6.4) 的承擔能力都沒有呢?286X 開線不足一個月,網上便流傳著一篇叫做《286X 何X之有》的文章,批評九巴「為改而改」,進而質疑是否應該檢討九巴的專營權。

青沙公路早於 2008 年通車,收費廣場已預先建好封閉式巴士站 (像城門隧道轉車站那種不能從外面進入的),但遲遲未有巴士改經 (諷刺地連機場巴士也因行車里數增加長沒有改經青沙公路而繼續行走城門隧道)。也同該文所說,使用青沙公路往其他地區也不見得很方便,出口的深水埗區更是一極端例子:竟然要跑出去連翔道再跑回來簡直多餘!由此可見,青沙公路只是一條令駕駛者多一個選擇,作一般分流作用的公路,實際能受益的目的地實在不多。但這個只是道路設計者的錯,並非九巴的錯;上文卻說它明明沒快到卻強行改線欠缺視野。很明顯該文的作者應這篇文章時完全沒有考究過改線的歷史原因,更不用說他根本沒有看過上圖的建議完整內容。

要說歷史的話,就要再看早一年的沙田區 RDP。地區聲音不斷要求巴士公司善用青沙公路,機場巴士增加行車里數不會改已經說了,不過九巴在 2011-2012 年度的文件建議三條路線改經青沙公路,分別為 81P、86P 及 87A。三個建議最後都無疾而終,當中的 87A 改經青沙便是上圖建議的鶵形:當時沙田區主要的反對原因如下:(1) 新收費加幅太大且沒有標準,並不合理 (2) 87A 不再服務深水埗 (3) 大圍大部分地區如顯徑及美田未能享用青沙公路的巴士服務。當時同時服務深水埗及大圍的巴士線正正就是 86B 了;至於加價問題,$6.4 的新收費是參考 89B ($6.1) 跟 80X ($6.4) 收費比較而訂出的,算是合理吧。如果按「加價不行」的思路的話,那 80X 肯定可以被較便宜的 89B 取代了吧;今年果真看到了荒謬的 80X 削減至繁忙時間的建議。

本應建議早已給沙田區區議會通過,86B 及 87A 兩線改線在即;誰知輪到 87A 總站的一位區議員發功,結果就只有 286X 開的成;287X 還要左改右改遲遲過了兩年都未能開辦,就一個巴士站的距離就好像變了無車搭一般。今年 286X 雖然建議改線但並沒有加價的;要是當時 87A 真都改成 287X 了,現在可能就不會看到「加九毫」了。

上文常常說行青行快不了多少:如 286X 由深水埗來回沙田時間相若;那請問長沙灣、荔枝角站一帶我回沙田快了多少分鐘 (沙田前往九龍時間應該相若)?又例如 287X 行佐敦道會塞車係人都知架啦,但係它又有無提兜入拍景灣搞到慢左係因為某個區議員作怪?如果硬要說把 86B 改成 286X 是九巴的錯的話,倒不如說是區議員本身的錯:他們應該像那文提出把 86A 改成 286X,同時也把 87B 改成 287X;87A 之後則維持現時的不足六成載客率,那乘客便跑去新的轉乘 (或港鐵) 多方便。這些實質的好處或問題的來源隻字不提,只會在傷口上灑鹽,究竟有何目的?難道就如它們所說「想九巴唔做」推佢落火坑?

或者我上面這個並不是甚麼好的建議,不過 87A 再不改的話客量也只會越來越低而消失:港鐵沙田出旺角只用半小時,誰會坐一小時才到的 87A?往往區議會的成員只為自己區的利益,有時候明明是好的建議也會被反對,又不提出反建議:像爭論多年的 74X 往大埔方向一直都行經彩虹及鑽石山一段,為甚麼呢?就因為黃大仙區議會反對取消行經阿 (Jan 2013:「黃大仙區議會指出,為本區居民爭取最好的交通無可厚非,對九巴計劃「拉直」74X北行線,不駛入鑽石山:你不是提升服務而是減少服務,怎能支持?」)!明明那邊有一條叫 75X 回大埔,你連開辦特別班次也反對,要一架滿座 74X 上的觀塘乘客跟你陪兜,怎麼搞的。很多這些明明受運輸署影響 (例如限制車輛數量) 或是區議會不同意,該網卻把矛頭指向巴士公司沒有作諮詢 (Mar 2013:「就以來往大埔區至觀塘的74X為例,雖然此線客似雲來,但本線往大埔方向需繞經新蒲崗及鑽石山,著實大大拖低了效率。... 不過,九巴並沒有聽取居民的意見,無論分拆路線,抑或其他方案,都沒有嘗試向居民作出諮詢。」),實屬不公平。

(9 May 2014 追加: 感謝有回應提醒我沒有提及該網對 74X 一事之爭議,文章連結及引文已補回)

當中把矛頭不將指向九巴的 「286X 潮文」就是來自一個叫「輔仁網」的地方。如果有留意的話,篇文落少少其實有好小的地方有一堆留言 - 大多都是不認同其論點的。最近正值有數區舉行大型的巴士重組計劃,該網最近又有以下兩篇文章,容我逐一回應。

====《九巴,你同沙田區居民有仇?》====
相比起葵青區,沙田一直都是較多巴士服務的地區之一;沙田區區議會跟九巴之間的紛爭一般都比較溫和。要不以「攻民力量」(故意打錯字的) 為主的區議會勢力阻礙,很多建議早已實行:682A 遲了接近兩年才開辦、82M 及 85A 遲了數年才實行合併、85X 早已不經彩虹鑽石山等等。今年終於 2014-2015年沙田區巴士路線發展計劃終於要作「區域性路線重組」,文件也有上載至區議會網站 (是不是文件達 8MB 之大所以該網要去引用任何登記用戶皆可作編輯的「香港巴士大典」? 結果連 85K 跟 86K 的重組方案還未有正式訂案也胡亂吹噓了)。

看畢建議,我同意有些區域的巴士服務被削減得十分嚴重,尤其富豪花園這類不近港鐵站的。但所謂針不到肉不知痛,文章的寫法不夠一針見血 (即所謂講不到重點,不到肉),還把人人皆知的問題故意放大,而看不到當中核心的問題。我只覺得文章的作者像那些遊擊戰士兵般,捅了敵人一刀死不了也離開待其他人補刀坐享其成,卻又不中要害別人又看不到。而且該文也只捉著班次跟收費的問題不斷放大,批評其走線卻也沒有提出改善方案。

舉例來說,文章中段有一幅 80X 巴士線的圖片。我不知清作者是隨便找來一幅巴士圖貼出來還是甚麼的,文中並無半隻字提及有關 80X 的建議改動 (削減至只於繁忙時間服務,非繁忙時間由 89B 全面取代),究者作者是不是有心「打啞謎」要人估他幅圖的用意呢?80X 跟 89B 兩條都是來往秦石沙角一帶及觀塘的路線,分別在於 80X 行走較快的大老山隧道而 89B 則行獅子山隧道。因行走不同隧道的關係,89B 在往觀塘方向的站位是跟 80X 往觀塘是相反方向的 (反之而然);而在九龍區嘛,89B 比 80X 多服務了黃大仙及新蒲崗外,在觀塘區的站區也不盡相同:往觀塘方向 89B 轉了上康寧道、物華街繞過了觀塘市中心;往沙田方向更是行內街至牛頭角站才轉出觀塘道,觀塘市中心最近都是行去裕民坊才有站。兩線確實是有重疊,但以一條連觀塘市中心都不到的路線是否恰當?80X 非繁忙時間確實是有減班的空間,但令其完全消失確實是不合理的。當然如果只是減班區議會接不接受,又是令外一個問題了。

談到加價的問題,加幅之不合理是絕對認同的。例如取消 82S 後開辦由廣源開往科學園的 82C 竟要收 $7.7。比較同樣往科學園的對外路線:由鑽石山至科學園之 272S 只需 $7.2、馬鞍山經科學園至大埔之 274P 只是 $7.6、82C 服務範圍內的沙田第一城及濱景花園更有一條設有 $6.1 分段收費往科學園的 43P!相比之下這路線還以接駁港鐵為由繞經大學站,我晨咁早要轉港鐵北上做甚麼呢?說回青沙轉乘,總括而言路線有以下數條:

(1) 86C/86P/86X 改稱 286C:延長至大角咀,$8.5 -> $10.3 / $7.5 -> $9.5 (濱景花園後),提供即日來回折扣 $4
(2) 287X:廷長至水泉澳,$6.8 -> $7.7
(3) 286X:分拆兩條路線,各減至 20 分鐘,不加價 ($6.8)
(4) 80M/280P 合併為 280X:$7.7 (280P) -> $9.5,提供即日來回折扣 $4
(5) 86 改稱 286:全程收費不變 ($8.5),但文件沒有列出分段收費是不是意味取消所有在沙田的分段收費 (恒生管理學院起 $7.5 / 禾輋起 $6.1)?
(6) 72X 改稱 272X:全程收費不變 ($9.7)
(7) 272P 改經科學園、青沙公路;不經深水埗,延長至葵芳:全程收費不變 ($10.6)
(a) 因應以上改動,86A 縮短至深水埗不往長沙灣
(b) 249X ($8.7) 沒有提升至全日服務

青沙公路的收費廣場跟城門隧道一樣是封閉式巴士站,除了在該站下車乘客是沒有正常途徑進入轉車站的;而因城門隧道的沙田區路線收費全是一致的「沙田線 $7.7,馬鞍山線 $8.7」所以便可做到「上沙田車不用拍卡或補錢」或「上馬鞍山車補一元」的做法 (49X 例外也是 $8.7 但不用補錢)。看看這次青沙公路的改動:改動後的收費唯一相同的只有 286C 分段收費及 280X 的 $9.5,試問我要在青沙轉車究竟要多付多少元?而且要使用八達通才能享轉乘優惠,那付現金或八達通負錢 (且沒有自動增值) 的又怎麼辦?這顯而易見的收費不一致的不合理卻又是沒有提出,削弱青沙轉乘站作為封閉式巴士站的優勢

其次是轉乘問題,班次不夠密不用說了。286X 不應拆線導致班次更疏落我也贊同的 (我反而贊同 286X 繁忙時間加開不經美田的特別班次同時加開一班美松開出的特別班次比較實際一點,這樣一拆非繁忙時間兩線隨時講緊三十分鐘一班 (依我看這建議應該是因為上年 283 建議理順走線不成令 286X 轉不到 283 入美松的後果)。最重要的問題是:究竟深水埗還是油尖旺或其他地區,哪邊需要多一些車?深水埗或長沙灣作為工業區假日可謂「人煙稀少」,比較多人的地方就只有黃金商場一帶卻有「286、286C、286X」三條線服務;相比而言大部分時間都十分熱鬧的油尖旺卻只有「油 287X 尖 280X 旺 272X」三條線 (當中 272X 更是大埔線),而往青衣的 249X 更是仍然只於繁忙時間服務!81S 也有潛力改行青沙公路然後於九龍區跟隨 270P 至佐敦的,為甚麼反而要減至一班車呢?更甚者,往葵芳的巴士仍然欠奉;別跟我說一班改道後的 272P 足夠服務所有乘客吧 (順便吐嘈:272P 開車時間 0715,科學園 d 人一般最早都九點返工;架車去到科學園八點都未夠,行科學園托咩?)。

還有一項就是十分陰險的「即日來回折扣 $4」。或者作者想讓人覺得他很有遠見一年後優惠會取消,跟港鐵的「即日第二程九折」優惠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這 $4 有一個比港鐵九折更差的問題 - 優惠只限同一路線即日來回 (286C 條件是「同一天乘 286C 往返利安 (當它指馬鞍山) 及長沙灣」、280X 條件是「同一天乘 280X 往返穗禾苑 (當它指沙田) 及尖沙咀」),那轉了車又如何呢?例如我由沙田乘 280X 轉 286X 到長沙灣,回程乘 286X 轉 280X 回沙田,究竟有沒有 $4 優惠?再複雜一點:如果我來回程都不是 286X 而是 286C 那優惠究竟是 $8? $4? 抑或 $0? 除了要同一路線外此優惠只限使用八達通,同樣對使用現金的乘客毫無好處,進一步削弱一個封閉式轉車站的優勢。早幾年 82M 跟 85A 合併也有類似的情況就是 85A 延長至廣源加五毫但提供即日 $1 回程折扣而被反對,其實當時直接點不調高收費便能通過了吧。280X 跟 286C 減去折扣的一半 $2 其實是比原來路線收費相若甚至更便宜,其實是有不加價的空間吧。

青沙轉乘方向是正確的,但實行的建議方式卻是錯的。人人都識不斷重覆的「減班、加價、收車」,已經講得太多變o左唔係 point;只看表面、缺乏實質的見解,人云亦云才是文中最大的弊病。以收費來說,以不改變改動路線也不減價來考慮的話,可以考慮把沙田線價錢一致分成三段「$6.8 (286X 原價) / $7.7 (280P 原價) / $8.7 (249X 原價)」如下 (省略過隧道後的分段收費):

路線往九龍往新界
249X$8.7 (全程)
$1.9 (轉乘站)
$1.0 (以八達通由 $7.7 的轉乘)
$0.0 (以八達通由 $8.7 的轉乘)
$8.7 (全程)
$0.0 (轉乘站)
272P$10.6 (全程)
$1.9 (轉乘站)
$1.0 (以八達通由 $7.7 的轉乘)
$0.0 (以八達通由 $8.7 的轉乘)
以八達通轉乘其他路線一律免費
沒有回程
272X$9.7 (全程)
$0.0 (轉乘站)
以八達通轉乘其他路線一律免費
$9.7 (全程)
$2.9 (轉乘站)
$2.0 (以分達通由 $7.7 轉乘)
$1.0 (以分達通由 $8.7 轉乘)
280X$7.7 (全程)
$0.9 (轉乘站)
$0.0 (以八達通由 $7.7 / $8.7 的轉乘)
$7.7 (全程)
$0.0 (轉乘站)
286 (因禾輋已有 280X 建議改行富豪花園)
$8.7 (全程)
$7.7 (恒生管理學院起起)
$6.8 (富豪花園起)
$0.0 (轉乘站)
$8.7 (全程)
$0.0 (轉乘站)
286C$8.7 (全程)
$7.7 (濱景花園後)
$0.0 (轉乘站)
$8.7 (全程)
$0.9 (轉乘站)
$0.0 (以八達通由 249X 轉乘)
286X$6.8 (全程)
$0.0 (轉乘站)
$6.8 (全程)
$0.0 (轉乘站)
287X$7.7 (全程)
$6.8 (離開水泉澳後)
$0.0 (轉乘站)
$7.7 (離開青沙後恢復全程)
$6.8 (過窩打老道後,減少與 281B 競爭)
$0.0 (轉乘站)

(其實 86 跟 86C 明顯改來沒甚麼作用 - 本來就有 81C/87D/281A/281B/281X 到油尖旺。硬要改的話最好的方法還是減少一些線的覆蓋範圍如 286 不經深水埗直接經長沙灣入美孚 / 286C 不經長沙灣直接行深水埗往旺角或大角咀之類那 87D 便不用經太子了)

這樣分工就十分清晰 - 如果我出九龍坐一架 $6.8 的巴士 (或我是付現金轉車的),往深水埗、旺角、油麻地、佐敦不用補錢,往尖沙咀補 $0.9,青衣補 $1.9。深水埗、長沙灣一帶回沙田要轉車的乘客主要靠 286X 加密班次轉其他車,那較少需要轉車的 286 及 286C 維持現有的 繁 12+ 閒 15+ 分鐘 也大概足夠 (現時 86C 跟 86 最密也只有 12 / 10 分鐘,286X 看似很多人其實最密才只有 15 分鐘一班),雖然還是有一定加幅還應該尚算可以接受的程度吧 。

====《九巴係唔係都唔妥大埔居民?》====

大埔的主要住宅區的範圍比沙田少,相對而言主要的巴士服務亦集中且一致;其中一種模式就是一般特快線模式「吐露港公路-廣福村-廣福道-大埔墟-大埔中心(-富善/富亨)」,當中包括 72X, 73X, 74X, 75X, 271, 307。在大埔區來說,一致這樣的走法基本上是沒有太大問題的,情況就如你馬鞍山東部的巴士大多走法都是「馬鞍山路-耀安-馬鞍山市中心-錦英苑-(利安/烏溪沙站)」一樣,基本上都是服務一些比較遠離港鐵站的地區 (馬市不計)。當中,其中一個提議 75X 修改走線如下:



好多人都會覺得「有港鐵站就無巴士搭,好唔公平姐」。事實上,如果巴士無論如何行也比港鐵慢的話,會搭巴士的人只會因為「有得坐」這個理由 (我個人認為「車費高低」並不等於一切:我大圍去旺角唔會為個個幾兩蚊走去唔搭港鐵而去搭雙倍時間的 87A)。因此,太和除了慢線以外就只有早上的數條晨早巴士線。

現時搭港鐵由太和出鑽石山最慢都講緊係四十五分鐘 (官方寫三十五分鐘,加埋等車停站同轉線差唔多啦),將來沙中線通車鑽石山已經第一個站仲好可能快多十幾分鐘,咁其實會唔會有人從太和咁樣搭 75X 出九龍呢?我當它上落客唔駛時間又全部交通燈經過都綠燈 (呢個行法數過最少有十幾枝燈,跟本來的交通燈數相若) 行圖中所示七分鐘,七分鐘我太和搭港鐵好可能已經去到大學站了,真係唔好意思喇你架巴士仲未離開大埔區追都追唔到港鐵阿。其次就是覆蓋面的問題:大元邨、大埔墟跟廣福村忽然間就離 75X 很遠了。文中話就話提議加「74X 互轉 75X」,咁之前 74A 縮去啟業九巴就整左個「74A 免費轉 74X」既轉乘出o黎,我可以話俾你聽「無人會咁樣轉架」:一來 74X 繁忙時間幾近飽和已經無乜可能再加堆客落去,二來我要在大老山轉車可以 82X, 84M, 85X 要特登等 75X 先轉係無意思的。


上文還有就是提到一些路線在沙田區的走線。咁就提到 72X 同 307 分支改行青沙公路喎,它就提到「朝早新城市外一段高速公路日日都塞到 _ 街」。新城市出面既大埔公路沙田段塞車就好多人都知架啦,不過行車路線同時就寫住一樣野:



車係死既,人係生既。其實現時 72X 的走線都有類似的「繁忙時段視乎交通情況的安排」如「改行大老山公路及沙瀝公路」甚至「改行車公廟路」都有,我想在不影響停站前提下的替代行車路線還衝向塞車路段的司機是有問題的吧。最搞笑就是佢呢句好大力的打左自己一巴 - 佢話 72 由大埔出深水埗唔行快速公路繼續要行新城市至禾輋邨一段。你唔行呢段行既高速公路唔通係你所講出面塞到 _ 街的大埔公路沙田段還是獅子山隧道呢?再者,將來蔚景園出口將會封閉,屆時新城市外的高速公路只能通往城門隧道或青沙公路而不能往大埔道,這你又知不知道呢?

當中重組較大爭議可謂 71K 分拆,路線是有改善的需要,但分拆明顯是多餘。但文中理據薄弱:例如當中的「富善來往運頭塘」不是有 K18 或 71S 嗎?再者它寫唔入總站的問題跟 287X 被逼入柏景灣大同少異 (南行屈入富亨總站應該有點難度吧),不過我個人並不同意分拆為兩條線還要變疏改單層就是了。

最後容我抽水,請你學好英文:係 "ban" 唔係 "bam" 唔好用o的咁o既 "the best English"。

====結語====

《輔仁網》的運作模式看起來跟討論區相似,事實上則不然。事因每篇投稿文都經過篩選而擺放出來的,而非像討論區中自由發言。很簡單:如果有人支持九巴,就請他嘗試打一篇支持九巴的文章去投稿,肯定就不會登出來。我以前在那裡看過一篇文,它說建築以落地玻璃作外牆令不少鳥類撞向玻璃而死亡,我第一個反應係「你咁都抽水,你不如直接話發明玻璃既人係變態殺手、發明冷氣機既人係環境污染源頭啦」。好明顯有些根本不只是巴士公司的問題,卻說成只是巴士公司的問題,這做法明顯不公平。

(7 May 2014 追加: 《輔仁網》登出來的文章是有稿費的,某程度上跟招聘打手無異)

或許你會覺得九巴比新巴城巴沒有那樣進取,但這是甚麼原因造成?港鐵的競爭、運輸署的限制 (如保鐵政策)、區議會的阻力都是因素,只把矛頭指向巴士公司是極不可取的。87A 兩年先改到 287X、682A 遲了接近兩年才開辦、74X 到現在還沒有不經鑽石山的班次,難道這又只是巴士公司的問題嗎?這樣的惡性循環繼續下去,恐怕九巴有一天真的如你們所願交出專營權 (其實真的不想做很簡單,不延續專營權就可以了吧)。到時會發展成甚麼情況,就只會有「新城獨大」吧。(注:城巴及新巴屬同一集團)

2014年4月18日星期五

「公眾假期」(紅日) 與「法定假日」(勞工假期)


復活節快樂~!(圖是我隨便抓來的。如涉及版權,請告知我把圖移除。)

適逢連續四天假期,正好趁春天潮濕季節休息一下,追看一下還沒看的四月的動畫新番。不過香港仍有不少機構在其中三天的公眾假期放假是沒有人工的,或者是正在工作而沒有補假的。這個是跟香港的假期制度有關:「公眾假期」或「法定假日」的分別。

原則上,月曆上的假期 (俗種「紅日」) 只會顯示「公眾假期 / Public Holidays」(「公眾假期」包括「星期日」)。非星期日的公眾假期合共有十七天如下:

(a) 一月一日
(b) 農曆年初一至年初三 (「農曆新年」)
(c) 清明節
(d) 耶穌受難節、耶穌受難節翌日、復活節星期一 (「復活節假期」)
(e) 勞動節
(f) 佛誕
(g) 端午節
(h)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
(i) 中秋節翌日
(j) 國慶日
(k) 重陽節
(l) 聖誕節、聖誕節後第一個周日 (周日英語為 weekday,即12月26日)

雖然大部分人在公眾假期都會放假,實際上並非所有行業的所有假期在以上日子放假為有薪假期。香港法例的「公眾假期」的定義如下:

「所有銀行、教育機構、公共機構辦事處及政府部門遵守為假期的日子。」
(香港法例第149章《公眾假期條例》第2條)

很簡單,服務性行業的機構如店鋪職員、保安、餐廳待應等等如果聖誕節放了假,那我們就不用外出慶祝了。打工仔星期日放有薪假也並非因為星期日是公眾假期,而事實上我們放有薪的「紅日假期」是根據另一條叫《僱傭條例》的香港法例所提及的「休息日」及「法定假日」兩項來實行,包括:

「每7天期間須獲給予不少於1個休息日。」
(香港法例第57章《僱傭條例》第17條)

「僱員須獲僱主給予法定假日。」
(香港法例第57章《僱傭條例》第59條)

前者的「休息日」大多都是星期日,服務性行業或會以其他日子代替。至於這個「法定假日」又是甚麼東東?根據條例,「法定假日」 (Statutory Holiday 俗稱「勞工假期」) 如下:

(a) 一月一日
(b) 農曆年初一至年初三 (「農曆新年」)
(c) 清明節
(d) 勞動節
(e) 端午節
(f)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
(g) 中秋節翌日
(h) 國慶日
(i) 重陽節
(j) 冬節 (冬至) 或 聖誕節 (12月25日) (由僱主選擇)

是不是好像少了甚麼?法定假日只有十二天,其中以下五天的公眾假期並未包括在內:

(a) 耶穌受難節、耶穌受難節翌日、復活節星期一 (「復活節假期」)
(b) 佛誕
(c) 聖誕節後第一個周日 (12月26日)

換而言之,殘酷的現實是:如果合約沒有寫明,你在以上五天放假僱主是可以視之為無薪假期,或你在以上五天工作並不會獲發補假或補薪。很多人誤以為月曆上標為紅色的便是有薪假期,事實上並非如此,我認識一個這樣的例子:

N 君收到某獵頭公司 (Recruitment Agency) 的電話告知他一間他很想進入的大公司正招聘新員工。如是者對方也滿意他的面試表現,於是獵頭公司拿出一份合約給他簽署。上面的條款用英文寫著 "You will be entitled with Sundays and Statutory Holidays." (「你於星期日及法定假日可享有薪假期」),當時他一心只顧有機會到該公司就職看也沒看便簽名了。原來這份合約是跟獵頭公司簽的:即是實際上是獵頭公司聘請你,然後它派你去該公司工作。結果遇上復活節假期,該公司的員工享有有薪假期,而他則被逼放無薪假期,四月就少了三天的工資。

現在大部分的非勞動工作,一般即使不是法定假日的公眾假期都是有薪的。以上的情況只是一種極端例子,最重要還是自己求職時看清楚合約上究竟是寫著 "Public Holidays" 還是 "Statutory Holidays" 呢。祝各位復活節快樂!

2014年3月26日星期三

「港鐵可加可減機制」? 還是「長加不減機制」?

適逢接近三月尾,統計署即將公佈去年十二月的工資指數;所謂工資指數其實就是反映出各行各業的工資的情況。或者你會問:我又不是做那些行業的,這數字與我何干?其實有一種行業的工資指數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那就是運輸業工資指數。要說為甚麼有關係的話,其實就是跟一條叫「港鐵可加可減機制」的方程式有關:

票價變動 = 0.5 *  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變動 + 0.5 * 運輸業工資指數變動 - 生產力因素

除了港鐵以外,巴士票價也有類似的機制及方程式。可是港鐵於兩鐵合併時已放棄票價自主權,故此每年均會自動按以上的方程式調整票價(相較而言,巴士票價的自主權在巴士公司一方;政府並不會主動要求巴士公司加價)。雖說這是「可加可減」機制,實際上每年我們都看到港鐵加價,卻從未有過減的情況出現,我們可以從方程式的構成看出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變動:就是所謂的「通漲」。當港鐵加價時,消費指數也會因交通支出增加而上升,當然其他因素例如物價等等也會有所影響,不過這個「因加價而引致再加價」的惡性循環明顯是不合理的。

運輸業工資指數變動:始終票價收入也要用於員工的支出,而港鐵員工搭港鐵基本上是不用錢的。不過大家都懂:港鐵每年賺錢都加價,工資是不可能下降的;其他運輸行業如巴士或小巴也是如此,這個指數變動也只會有正的結果。

生產力因素:這個反而比較正常。它其實只是方程式中一個不變項 (constant):首五年為 0%,其後則為 0.1%,去年檢討後改成了 0.6%;這其實是唯一能限制加幅的因素,大家都明白上面兩項變動有極大機會引起正結果,才添加一個緩減的因素而已。

以上的方程式會每五年作一次檢討。加價了四次以後,終於迎來 2013 年的第一次檢討;但是方程式仍然沒改。這次檢討只是添加外在限制而已,除了將「生產力因素」由 0.1% 改成 0.6% 外,還有其他的措施。其中一項為「方程式的加幅不得高於家庭每月入息中位數的按年變動」:以往的加幅是沒有上限的,是次檢討為方程式設定了上限。每月入息中位數是接季公佈的,以第四季為準的按年加幅及相應的港鐵票價加幅如下所示:

2008Q4: HK$18,400
2009Q4: HK$17,500 (-4.89%) (加價 2.05%)
2010Q4: HK$18,200 (+4%) (加價 2.2%)
2011Q4: HK$20,000 (+9.89%) (加價 5.4%)
2012Q4: HK$21,100 (+5.5%) (加價 2.7%)
2013Q4: HK$22,400 (+6.16%) (預料加價 3.5%加價 3.6%)

我們可以看到除了金融海嘯的 2009 年外,每一年的票價加幅均低於入息中位數加幅;原因是「入息中位數」也受方程式中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及「工資指數」所影響。除了將來再遇到甚麼金融上的「天災」以外,所謂的上限其實只是形同虛設。再加上生產力因素的增加,達到所謂上限的機會便更低了。

其他的措施其實都是「用者得益」的措施:票價優惠、利潤分享機制、服務表現欠佳罰款等跟方程式的加幅是完全沒有關係的(有機會再說)。難得五年一次的所謂檢討,說穿了其實就只是「透過增加生產力因素,令每年的加幅減少 0.5%」而已。下次再檢討就是 2018 年的事了,以約十年為一次週期的金融界天災來說,2018 年「股災」也應該還沒再次降臨;換而言之我們仍然看著港鐵每年賺錢仍然加價,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2014年3月5日星期三

Russell’s Theory of Definite Descriptions - 羅素的確定描述詞理論

"The present King of France is bald." 「現任的法國國王是禿頭」

忽然間拋出這無厘頭的陳述 (statement),你或許會有一個疑問:「法國現在是民主社會不是君主制度社會,怎會有國王的呢?」確實名為「現任的法國國王」的東西事實上是不存在的。

這個指涉不存在物體特性的陳述應該如果判定真假?這個情況我們或許可以嘗試以 set theory 來解說:假設「禿頭」為一個集 (set),那「禿頭」應該只包括已知是禿頭的東西,自然不會包括不存在的東西 (null is not included in the set),故這陳述應判定為「假」。但如果我們再看「現任的法國國王是禿頭」的反面 - 即「現任的法國國王不是禿頭」,以同樣的方法假設「不禿頭」為一個集,也會得出其反面陳述亦判定為「假」。那便違反邏輯學上的排中律 (Law of excluded middle),即「設任何陳述A,則 [A or (not A)] 必定為真」。故此,以 set theory 來解釋這類陳述的真與假並不可行。

如是者,羅素 (Bertrand Russell) 提出一點:不要把「現任法國國王」視為指涉項 (referring term),而應將其看成一段語句邏輯。即是由以下兩句以 and 的方式串連:

(1) x為現任法國國王 (x is the present King of France);及
(2) 就所有的y而言,如果y為現任法國國王,則x=y (For any y, if y is the present King of France, then x=y)

(1) 的設定是因為大家不知道「現任法國國王」的存在性;(2) 的設定是認知上一個地方最多只會有一個「國王」,即是說 there is at most one people is the present King of France。設 P(x) 為 "x is the present King of France" 的話,「現任法國國王」便寫成這樣:

($x){[P(x) & ("y)(P(y)y=x)]

如是者,設 Q(x) 為「x是禿頭」("x is bald") 的話,整句便寫成:

($x){[P(x) & ("y)(P(y)y=x)] & Q(x)}

很容易我們便可以發現其實是否最多一個「法國國王」,還有他是不是禿頭是不重要的。因為沒有任何 x 是符合 P(x) 的,即 ($x)[P(x)] 為假 (false);那樣的話則 ($x)[P(x) & A & B] 不論 A 及 B 是真是假也好,整句也必定為假,即:

($x){[P(x) & ("y)(P(y)y=x) & Q(x)]} = false
"The present King of France is bald" is false.
「現任的法國國王是禿頭」是假的

這樣的構成又有沒有違反排中律呢?我們看看它的反面「現任的法國國王不是禿頭」

~($x){[P(x) & ("y)(P(y)y=x)] & Q(x)}

~($a)[F(a)其實可寫成("a)[~F(a)],因此可以看成

("x)[~{[P(x) & ("y)(P(y)y=x)] & Q(x)}]

根據 De Morgan's law,~(a & b) 可以寫成 [(~a) or (~b)],故此便變成

("x){[~P(x) or ~[("y)(P(y)y=x)]] or ~Q(x)}

同樣地,就所有的個體x,~P(x) 均為真;後面以多少個 or 串連結果也真,即:

("x){[~P(x) or ~[("y)(P(y)y=x)]] or ~Q(x)} = true
~($x){[P(x) & ("y)(P(y)y=x)] & Q(x)} = true
"The present King of France is not bald" is true.
「現任的法國國王不是禿頭」是真的

邏輯符號的發明其實解釋了不少的事物:即使是一些看似抽象的事物,只要化成邏輯符號之後或許,也許能把複雜的語言簡單化。實際上生活而言,提出一些不存在的事物其實是沒有意思的;雖然有各種數學或邏輯工具能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還是不要有意無意去提出不在存的事物吧。羅素的不少發現也解決了不少語言上或數學上的矛盾及危機,有機會再說吧。

2014年2月9日星期日

《天才麻將少女 全國篇 (咲-Saki- 全国編)》OP 「New SPARKS!」(橋本みゆき) 歌詞

唔.... 前陣子很忙,現在終於有點時間理會一下這裡。
暫時不太想打到要打些甚麼,就分享一下最近聽的音樂的歌詞吧。
歌詞還挺有意思的。

《天才麻將少女 全國篇 (咲-Saki- 全国編)》OP 「New SPARKS!」
曲 - fandelmale(Arte Refact)
編 - 酒井拓也(Arte Refact)
詞 - 畑亜貴
歌 - 橋本みゆき



もう一歩踏み出せる?
再試著踏出一步?
私待ってたよ
我會等著妳的
絶対ゆずれない この時を待ってたよ
絕對不退讓 此時此刻我一直在等待著

(New SPARKS! 輝きの中で)
(New SPARKS! 於閃耀的光輝中)
(New SPARKS! 違う世界へ)
(New SPARKS! 前往不一樣的世界)

そう誰もこの先わからない
沒錯 沒人能知道未來會如何
だから自分を信じよう
所以相信自己吧
トラブルも乗り越えて
努力跨越所有困難

Ah! 君とここで会えるのも
Ah!就連在此處和妳相遇
勇気がくれた 素敵な運命なんだね
也賦予了我勇氣 與美好的命運

やっと声に出して言えそうだよ
好像終於能說出口了
「負けたくない」「あきらめない」
「我不想認輸」「絕不放棄」
本音で勝負!
就用這真心話一決勝負!

夢に何度も TRY  TRY!進まなくちゃね
無數次的在夢中TRY  TRY! 非得有所進展
新しい風に誘われて 新しい場所が見えた
順著新生的風兒 看見了嶄新的舞台
もう一歩踏み出せる?
再試著踏出一步?
私待ってたよ
我會等著妳的
絶対ゆずれない この時を待ってたよ
絕對不退讓 此時此刻我一直在等待著
君とCHANCE! CHANCE! つかもう
與妳一同將機會掌握在手

(New SPARKS! 輝きの中で)
(New SPARKS! 於閃耀的光輝中)
(New SPARKS! 違う世界へ)
(New SPARKS! 前往不一樣的世界)


さあ行くよ 明日の私が
好了出發吧 明日的我
今日の私を呼んでいる
已在呼喚今天的我
すごい事が起こるかも
或許有著甚麼驚喜正在發生

Ah! 君も同じ気持ちかな
Ah! 妳是不是也懷著同樣的心情
準備は完了 一緒の景色見ようよ
準備就緒 一起眺望相同的景色吧

ずっと憧れだと思ってたら
只要想到心中的憧憬
「叶えたいな」「やりたいな」
「好想要實現」「好想要試試」
本気の笑顔!
發自真心的笑容!

夢をもったら CRY! CRY!!
心懷夢想的話CRY! CRY!!
熱くなっちゃう
變得更加熾熱
素晴らしい仲間誘い出す
號召美好的同伴
素晴らしい場所があるれ
就會擁有絕佳的舞台
もう一歩踏み出そう!
再試著踏出一步吧!
とまらない鼓動
無法停止的悸動
そんな始まりの鼓動はとまらない
已然開始的悸動已無法停止


夢をもったら CRY! CRY!!
心懷夢想的話CRY! CRY!!
熱くなっちゃう
變得更加熾熱
素晴らしい仲間集まれば
只要招集到美好的夥伴
熱いよ熱いよ(始まりだよね)
內心便感到無比熾熱(已經開始了)
とまらないままでいいかな
就這樣別停下來也無妨吧
(鼓動きっととまらない)
(悸動肯定已無法停止)

夢に何度も TRY  TRY!進まなくちゃね
無數次的在夢中TRY  TRY! 非得有所進展
新しい風に誘われて 新しい場所が見えた
順著新生的風兒 看見了嶄新的舞台
もう一歩踏み出せる?
再試著踏出一步?
私待ってたよ
我會等著妳的
絶対ゆずれない この時を待ってたよ
絕對不退讓 此時此刻我一直在等待著
君とCHANCE! CHANCE! つかもう
與妳一同將機會掌握在手

(New SPARKS! 輝きの中で)
(New SPARKS! 於閃耀的光輝中)
(New SPARKS! 違う世界へ)
(New SPARKS! 前往不一樣的世界)

註:
歌詞轉載自 http://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2313594
影片轉載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vuUgPLcivE
圖片轉載自 http://www.amazon.co.jp/New-SPARKS-%E6%A9%8B%E6%9C%AC%E3%81%BF%E3%82%86%E3%81%8D/dp/B00GO7WBGY

2014年2月3日星期一

Happy Wedding - Isis and Daniel

新年快樂!恭喜發財!利是逗來!這麼快新年都已經過了,本應說好的文章卻沒有寫下。



話說我早前就去了同學的婚禮。先說一聲「新婚快樂」,這年開始便要派利是了。可能因為我每個人生階段遇到的人也不盡相同,相熟的人本來就不太多,參觀婚禮的機會當然也十分少;難得有同學主動邀請,當然不會推卻賞面出席。

新婚的兩位同學皆為基督徒,如是者婚禮就在基督教的教堂舉行。作為一位無神論者,我對宗教的場合不感抗拒(有一些基督徒會把天主教視為邪教,其實明明本來就只是雙方對聖經的釋義不同吧);既然這是必要的就「入鄉隨俗」,唱詩歌、祈禱、講道也是應該尊重的。其中講道的一處跟我十分有共鳴,就是「做錯事會認錯的是好人,做錯事不肯認錯是講大話的人」正好跟我上文所寫,前陣子遇到的事相呼應。我想,這也是一種巧合吧。

早上的婚禮跟晚上的宴會也遇上一些舊同學(很可惜,他們都是跟男方相熟的;偏偏我是跟女方相熟的,所以跟他們不太相熟),也跟他們沒多談兩句。就算想多談兩句也沒有甚麼相符的話題,既然沒有話題就只好靜靜坐一角,作為觀測者吧。(其實我好像應該還有甚麼要說的,可是我忘了;有機會再說吧)

怎樣也好,祝你們新婚快樂、白頭偕老!

2014年1月19日星期日

海洋公園遊記

昨天去了中學同學的婚禮,今天去了一趟海洋公園。很抱歉,我一時間打不了那樣多的文字,還是先打記憶上較好的海洋公園遊記。



我上次到海洋公園是哪時我都已經不太記起了,至少我應該中學及大學時期也沒有去過吧。總而言之,那裡變了很多;總括而言有以下四點:

1. 職員操國語多了
自由行的興起不多不少也令國語的重要性大大提高 (我的國語就算了吧);不過作為本地的主題公園,廣東話應為主導的溝通語言。但是不知是不是內地自由行的遊客實在太多了,職員都帶著一種「白種人就講國語、黑種人就出雞腸」的想法:好比我去看海洋館;一進去職員便操流利(其實我都不知道他是不是流利,因為我聽不懂sorry)的國語問「li趴bu趴焦da」,我只回應他一句「嗄? 趴咩話?」他便明白我的來意用廣東話說「呢邊行入去就得架啦」。更甚者,我看見有一些告示牌只有簡體中文版本卻沒有繁體中文版的,我心想「我是不是到了內地的某主題公園呢?」

2. 能遊覽的地方好像少了
這個可能跟個人的expectation有點關係。可能跟我不太玩機動遊戲的緣故吧(不過每個機動遊戲也要等待最少半小時呢。。。),總括而言能去的地方不太多。以前的第二個出入口(大樹灣入口)的封閉也限制了遊客的旅程:在接近五時左右,往往等候纜車的人多不勝數,等候時間長達一小時。還好現在多了一部叫「海洋列車」的交通工具,不過既然來到海洋公園沒道理不去坐纜車吧。往往這些等候時間也對旅程造成一點影響;所謂「時間就是金錢」,浪費時間比浪費金錢的損失更大。

3. 「金錢的元素」強了。
不玩機動遊戲的前提下,就只有看看展館,等候時間不提了。神奇的是在每個所謂的展區的最後,都總會「被強制進入」紀念品售賣區。因為旅客的消費力勢必比本地人強,公園在營商策略上也增加不少吸引人「洗錢」的方法,從而達到收支平衡 (不家都知最低工資嘛;要做這行還要懂國語呢英文呢,員工開支必不可少)。你看看小食亭一杯汽水加小食也要數十元,其實它是不是收支平衡這樣簡單?賣一份套餐就當兩分鐘,每小時都賣到二至三千元了。

4. 給人「海洋公園」的感覺弱了
海洋館、海洋劇場等等的地方依舊存在;不過近年公園經常引入其他的活動及場地。好比增加了不少的機動遊戲、每年都會有的萬聖節活動等;最近相關的引入場地我想就是「中華鱘館」了。其實公園的定位為帶給人海洋知識的話,為甚麼卻只有越來越多的機動遊戲,而不是引入甚麼更多有關海洋知識的場地呢?

總括而言,公園的感覺就是「多了、少了、強了、弱了」。「海洋公園」,是不是還應該稱作「海洋公園」?其實是不是應該稱作「機動城」便算了?

2014年1月15日星期三

不認錯者必遭失敗

人生短短,各式各樣的人都見過,或者我的社會閱歷唔係好夠 (不過我自問自己都算係一個聰明人,至少o係某o的方面上)。有些人值得深交,有些人不值得;值不值很多時就是取決於自己的個人標準,即所謂「合不來,不合則去」嘛。但有一種人,你是必須提防:那就是一種往往「遇到指責也死不認錯,輕輕便推卸責任往其他人」的人。他們就如一種侵略者:你以為你跟他友好,他便利用你;當你發現他利用完你,他便將責任拋諸腦後,完全當你透明。我曾經的短短的人生中見過呢種人幾次,也深受其害;現在我想籍這個機會分享一下,好讓大家小心提防。

第一個例子發生o係我中學的時候。話說作為一個中學生,有各種各樣的興趣也是平常的。話說我中學的時候也不是一個乖巧的學生:我喜歡看小說、漫畫、玩遊戲機等等;如是者這些東西基本上我都會隨身攜帶,即使是上學而言。如是者,我有一套十分喜歡的漫畫;於是我托人特別訂了一套該漫畫的日文special edition回來。也如是者,我也會帶回學校。那時我有一位關係不太好的同學 (他姓羅),他知道我會帶漫畫回來,有一次爭論起上來他說「你最好小心o的你既漫畫呀」起初我不以為意,還繼續帶漫畫回校;結果有一天午膳時間過了回來便發現其中一本的封面被劃花了。以我的性格肯定立即找該同學理論,他只是以一個「串樣」說:「我無劃喎你係咪得罪左其他人呀?」因為情況係漫畫被劃花,所以肯定就不能找老師來理論;但很明顯會提過對漫畫不利的卻只有他一人,無奈地我只好接受「心愛的漫畫被人劃花」的事實。聽閒他進了大學還低智到在開書考試時,把標準答案剪下來貼上答題簿貼上自己的答題紙當成自己的答案;不過後來他好像遇到意外回到主的懷抱了,可能主也不想這種人待太久吧。

接著是大學時期,我的家境比較清貧,很不幸連迎新營都帶不夠錢所以沒有參加。至此認識的人比較少,來來往往會交談的人也不太多。當中有幾個人(就叫他們 Steven, Jack, Micro 吧)對一些學術題目有興趣,偏偏大學卻沒有常設課程教授該學術題目。如是者我提議跟他們一起主動找開設特別授課課程(簡單來說,就是類似你做Final Year Project (FYP)那種有credit但無特定上課時間的課程),中間見過兩三位教授都說沒有空閒時間作特別授課,唯有一位教授說只要我們能寫出一份吸引他的計劃書便考慮開辦。如是者,連我在內的四位同學本應很美好地寫出一份計劃書成功報讀特別課程。不幸的是過了一陣子:課程是開了,名額卻只有三名:原來 Steven 欺騙 Jack 跟 Micro 說我不打算參加,於是三人自己寫了計劃書交了給教授;更奇怪的是,Jack 跟 Micro 竟然沒找我確認參加與否,而一味兒相信 Steven 的說話。我找 Steven 理論,結果他的說話跟羅姓如出一徹「你都無話玩,四個人做變左 FYP 點做姐?」Micro 本是成績優秀的人,這課程或者人數對他來說可有可無;Jack 則比較可憐,他誤信 Steven 的說話,更幫他在計劃書上除去我的名字:過了一年他們三人聽聞因為 FYP 的選擇談不合瓏,Steven 找來他的中學同學跟Micro一起去找其他教授作 FYP;Jack 則過了第一輪後找到人跟他一起作 FYP,才不免於要自己一人(巧合地,跟他同組的一人還是我的舊同事哩)。而那個叫 Steven 的人,事發後不久便把我的通訊方法封鎖了,明顯就是知道自己做錯了又不願面對現實吧;如是者我也把另外兩人從我的通訊錄上移除了。

最後是工作上,話說職場上有些話題是絕不能提及的。不過對於一些已離職的好友同事,你可能對他多談論一些。你跟他說的同時當然沒有辦法阻止他向其他人披露,不過最重要還是自己收歛、尊重。有些人不小心說了,我會作出善意的提醒,注意下別人的感受,這樣就好。不過有些人 (就叫他 Jackey 吧) 卻不當你一回事,在你背後到處把這些事說出去。情況更糟糕是有多於一人也指證是他說出來的,證據確鑿如無從抵賴。他竟然可以反過來說其他人一眾誣衊他,更吹噓自己知道是有其他人提起我的事情;更甚之理論的字裡行間他更披露了其他同事的事情,還要我相信他沒把我的事情說出去。之後又說別人也這樣把他的事情說出來很不愉快,那與我何干?難道你被人打劫,你也跟著打劫另一人阿?這種人實在不宜多交,我正想把他從通訊錄移除,他已經主動逃避現實把我封鎖了。我只能期望他這樣能在某大貓銀行扶搖直上,然後在到達三高位置時被管理層洗換掉吧。

上者三事,可能不多不少我自己也有點責任。很多人也說過:沒人叫你帶咁貴重既漫畫返學、沒有人叫你帶他們去找任何教授、沒有人叫你跟別人說甚麼自己的事。但我想為了自己的好惡,這也是必然的事吧;然而上述的這些人卻視這些如無物,到處踐踏別人的興趣、事物、尊嚴,連「尊重」二字也不懂。可能這樣的人靠著利用其他人或者其他野(例如刷鞋)可以上到位,從而在短期內可以達致一個美好的前景。但我深信一點便是:長遠而言,他們的人生必遭失敗。第一個例子很明顯反映出這點,籍此為戒。共勉之。

(很抱歉,我第一篇就好似講緊人是非。)

2014年1月12日星期日

いらっしゃい!

《加加一》來了。

話說我以前都挺有打網上日記 (blog) 的習慣的。不過升上大學之後開始 FF 及 GC 的興起便開始習慣不使用 IE,偏偏該平台卻可惡的只支援 IE。。。其實現在還可以用那平台的 (而且我還是付費會員)。可是我又是一個喜歡談論是非的人,弄得那邊「滿城風雨」(真正令我無再o係o個邊打野我諗應該係同一個姓羅既人有關,有機會再講)。我沒打文一陣子,是非便開始從我日常口中向其他人提及,再這樣下去似乎確實不太好。機緣巧合,我看到以前上莊的一位同學在 blogger 這平台發起網誌,而我在原本的網誌發文又好像不太好,如是者希望可以改善自己日常談論是非的習慣 (嘛,你可能只是將是非由你個口變做你的文字表達出來罷了。。)

至於點解叫《加加一》,唔係用返以前既筆名咩咩點靈:話說中學o個陣有o的好似咩party好興寫自己個名落個杯到。咁我將自己英文名每一個首字母寫下,之後有人看到問「邊個係加加一?」雖然之後無人以這稱呼稱之,但這稱呼我還覺得挺有趣的。最少起碼不會是之前甚麼自己小學寫的故事的某角色的某招式名稱那樣沒人明白,還有人想像為映照其他甚麼喜歡的女生之類而起的名稱吧。

話說我都唔知會有幾多人睇,我又會打得幾密。或者呢度可能又將會係有一個充滿是非的地方? 我成日都話「你唔想睇落去,你可以 Alt+F4 或者 Backspace」無人阻到你。

最後一句「いらっしゃい!」(歡迎!)~~